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形势下,提高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少年儿童实现远大理想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3.
乔德胜 《考试周刊》2008,(48):169-17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  相似文献   

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的必修课,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切入点,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5.
杜玉娟 《甘肃教育》2022,(14):32-35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增长的关键时期,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利用好丰富的诗词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必要而关键。文章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诗词,并在课外进行实践,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初中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穿越时空,去触摸、感受灿烂古老的文化,提升爱国情操。笔者利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渠道,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以历史为借鉴,激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灿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课堂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包括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等,以期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学地理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加强地理教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地理教师的使命,要让学生爱国主义的激情从这里萌发。 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丰富的内容,通过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征服自然的美好远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自己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赤诚的爱,进而增强四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职高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王剑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职高物理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教学中选好结合点,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会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以下一些基本途...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中学历史书也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学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要发挥其价值引领和塑造功能,就要在全面理解和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和价值意蕴上下功夫,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内容和效果上下功夫。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逻辑,探寻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积淀;遵循理论逻辑,领会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遵循实践逻辑,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文章正是从爱国主义出发,潜心研读高中历史教材,就如何在教学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教学主旋律做探讨。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是贯穿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历史教学中的永恒主题。高中的学生大多处于16至19岁,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而高中历史教材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思想阵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历史教学中,以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真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爱国主义情趣、认真体会教材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爱国主义思想几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整个历史教学的灵魂。世界历史作为整个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则毋庸置疑。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虽然,爱国主义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为着自己祖国的兴盛繁荣而奋发进取的精神,仍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必须将这些内容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得到启迪和借鉴,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目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高度的爱国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斑人。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去承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重任,需要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基本的。通过中国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激发昂扬、异彩纷呈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势独具的生动教材。中国近代史教学,理应在日益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的熔铸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纲要”教学的独特优势;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纲要”教学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利用典型材料、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纲要”教学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许宁 《青海教育》2010,(4):31-32
中学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中学历史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思想阵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