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定语都在中心词之前。文言中的定语,有的在中心词之前,也有的在中心词之后,在中心词之后的定语有两种形式。一、在定语后面用结构助词“者”联系;二、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用结构助词“之”联系。河南大学《中学语文》1993年第11期登载陈岳文老师的《石钟山记》四题,其中认为“石之铿然有声音”是定语后置,我认为有点不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往往把定语移置于中心词之后,这就是"定语后置"。这里将定语后置的六种基本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归纳介绍如下("定语"  相似文献   

3.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时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句式。定语后置有下面几种情况,试从现行中学文言文教材中选取例句加以说明。一、后置定语之后加“者”作为标志。例如: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似文献   

5.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句子成份.在古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面,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有的加结构助词,有的不加,比如:(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表定语,△表中心词)但是,古汉语中也常常有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的情况。定语后置主要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并造成一种特殊的句式,使语言生动流畅富于变化,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这样,定语是否后置就与它的性质有关,一般是修饰性的定语经常后置,限制性的定语有时后置,领属性定语和同一性定语不后置.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古汉语中“名词+者字短语”的分析 有的同志认为,古代汉语,确有“×者”一类后置定语①就是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末尾加一“者”字,作为后置定语的标志。所举的例句  相似文献   

7.
董志霞 《新高考》2009,(3):21-21
古汉语中,定语大都是放在中心词之前,用来修饰或限制中心词,由名词、形容词、数词等充当。这和现代汉语一样。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使语言更加流畅,借助"之"、"者"等助词,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就叫作定语后置。  相似文献   

8.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  相似文献   

9.
(三)定语的倒装定语的中心词的次序,一般是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但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使文句流畅顺口,有时定语可以倒装在中心词的后面。主要有两种格式:1.在倒装的定语后面用“者”字煞尾。例如:  相似文献   

10.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定语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来缩小其外延,扩大其内涵,以显示中心词所表事物的特殊性,或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类属来。所以,句子陈述的对象虽是中心词,而表述却侧重在显示其特殊性或类属的定语上,定语的这种性质和作用不是由偏正关系的位置先后,而是由它和中心词之间的事理关系来决定的。这种事理关系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偏正关系。在古汉语中一般是按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的序列组成前偏后正的结构,然而有时出于表达上的某种需要,即为了进一步强调突出中心词所表事物的特殊性或为了使有长定语的句子简洁流畅,定语常被移置到中心词之后,这就是定语后置。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有话题,没有提示材料;一种是有话题,还有提示材料。不管哪种形式,其中话题是审题立意的关键。1.范围型话题(亦即定中式话题)。这种话题的结构是“定语加中心词”,中心词表示大范围,定语表示小范围。在审题立意时,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在抓住中心词的前提下,强调定语,即在文章中要把定语所含的意思写透写充分。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双赢的智慧”,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智慧”是大范围,定语“双赢”是小范围。在写作时,我们必须扣住大范围“智慧”,亦即所写的应是明智的行为,更要强调小范围“双赢”,亦即写…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古代汉语专著和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中,列“定语后置”一节,各自举出一些浯言现象,指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皆未在语法理论上给予说明。各家所举出的例子可归纳为四种类型:A类,“定语置于中心语后用‘者’字煞尾”。我们把它概括为“者字词组作后置定语”。B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表示定语后置”。我们把它概括为“形容词作后置定浯”。C类,“数(数量)词作后置定语”。D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常常把定语移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古汉语里定语后置的特殊现象。定语后置有它自身的构成规律,其主要通过“者”字结构来体现。如: ①,人马冻死者相望。(《李愬雪夜入蔡州》)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雁荡山》)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娶之,以故多持女逃亡。(《西门豹治邺》)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彼童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上述各例中,打·的是定语。打△的是中心词,定语都置中心词之后。“人马冻死者”即“冻死之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文通讯》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发表了陈迪明同志《文言里确有“×者”一类后置定语》一文,陈同志认为:“战士还者”一类不是“范围定语 中心词”的结构,而是前正后偏的定名结构,“还者”一类,都是“形容词性或动词性结构,作后置定语”,“者”是后置定语的标志。 此说可以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提示1、让学生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者”字除了二题中所说的两种作用外,还有一种用法:表示把中心词提前,定语后置的作用,如“马之千里者”中的“者”,翻译过来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但和“唱歌的”“的”不一样,它放在“唱歌的”后面组成了名词性的词组。辩别下列句子中“者”字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6.
丙、助词“之” (一)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之”“之”字作助词经常是联系定语和中心词—名词,组成“定→名”的偏正词组。这种“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例:(定语标﹏号,中心词标。号)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助词“之”所联系的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一般有领属性和形容性两种。有人还主张有“同一性”,其实仍可归入“形容性”之中。所谓领属性定语,就是中心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对定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则含有隶属的关系,除例(1)外,再如:  相似文献   

17.
定语与修辞     
本文从各种类型定语,后置定语,重复同一词的定语,与中心词同对象的定语,不作定语而作非定语,定语标志“的”,化长定语等七个方面,探讨与修辞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表示“…的”的用法有很多,它一般用作定语或表语。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初学者经常在“…的”的问题上出错,把前置的译成后置,把后置的又译成前置,如将戴帽子的男孩译为:“the in the hat boy”,而此知识点在语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每年的中考均有所体现。现简要归纳如下:(划线为着重提示或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9.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句子中做后置定语修饰名词词组的中心词(下阅称中心词),其语态形式的确定情况十分复杂。本文旨在以不定式做后置定语时与名词中心词的逻辑结构为线索,从确立谁是动词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入手,对不定式做后置定语的种种情况及决定不定式语态的有关因素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语文教学仍然要求中学生能够读懂常见的、经典的、简易的文言文,但是文言文中的超常规的语法现象常常让学生们感到很头疼,这里谈到的特殊句式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让文言文"平易近人"一些呢? 定语一般是放在中心词的前面,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文言文中则常常出现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定语后置.对于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常感到很头疼,这里我们就一起看看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定语后置形式,一起来解读一下它,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