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已相当普及,但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案例选编、准备与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选编应遵循思想政治性、系统概括性、实践针对性等原则。教师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选编主要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要突破思想政治公共课的“鸡肋”困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最重要的路径之一。视频案例教学把视频案例与文字案例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最现代科技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又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新突破。视频案例教学已有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具有在大学思想政治公共课及其他文科教学推广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3.
浅谈"法律基础"课案例选编的几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开展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普遍共识,而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案例的选编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法律基础"课的案例选编应从该课程的学科定位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性、实践性、针对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必然性,处理好的关系和案例选择原则,以期提高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雷继元 《教育与职业》2007,(35):107-108
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意义,探讨了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抓好的三个关键环节和处理好的三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是大学比较熟悉的话题,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个老师课可能都要借助案例进行教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于内容涉及面广、现实性强,因此可供运用的案例更多,但如何创新性地用好案例教学,进而实在地增强教学实效,是很多教师而临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大学比较熟悉的话题,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个老师课可能都要借助案例进行教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于内容涉及面广、现实性强,因此可供运用的案例更多,但如何创新性地用好案例教学,进而实在地增强教学实效,是很多教师而临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8.
教材内容的专业化、体系化与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教学内容选择侧重点的偏差、教学方式上的“轻实践”和教学手段上的“矫枉过正”的偏差是高校新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制约了该新课程教学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是“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基础”课实践教学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中积极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法律基础"课案例分析教学法浅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案例分析的方法是法学教育中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近两年 ,本人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对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做了一些尝试。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特点1 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一般有着曲折的故事情节 ,激烈的矛盾冲突。案例的叙述文字往往传递着某种感情 ,人们的思想会随着案例的展开而转动。当案例介绍结束时 ,学生往往会推断出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和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现代教学理论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法律基础”课教学也存在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