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2.
杨维桢是元代以"西湖"为题创作《竹枝词》的第一人。由杨维桢发起的"西湖竹枝酬唱",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西湖竹枝酬唱"的最终成果《西湖竹枝集》,选编了122位诗人的184首诗,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西湖竹枝词》总集。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元代西湖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的描写。《西湖竹枝集》对明、清两代的各类《竹枝词》创作,均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晓梅 《文教资料》2006,(26):55-56
《西湖竹枝歌》是杨维桢优秀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杨维桢也邀请了一百多位诗人来写和诗,从而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西湖竹枝歌》实际上是杨维桢对诗歌进行革新的工具。《海乡竹枝歌》是杨维桢反映现实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竹枝歌扩大了杨维桢的影响,提高了杨维桢的声誉,在确立杨维桢成为元末诗坛盟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宣传江总书记“鼓励自学成才”的号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将于近期拍摄八集电视连续剧《好梦成真》。现征得主办单位同意,特向全国征集主题歌词等,具体要求如下:一、征集内容包括电视剧《好梦成真》主题歌词,插曲歌词,自学考试毕业歌词。要求体现自考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各级考试机构、  相似文献   

5.
黄梦珊 《文教资料》2013,(35):37-39
袁去华,江西奉新人,为南宋时期词人.与韩元吉、洪迈、张孝祥等人同时,著有《适斋类稿》八卷和《宣卿词》一卷,《全宋词》收其作品九十八首.他先后做过善化、石首县令,后卒于任上.其作品在当时亦较为出彩,有多种钞本.在内容上,作品主要有爱国词、怀人词和抒发感情之作,亦有作品流露出其隐居、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方面词受陶渊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钟德祥集》第一次全面地汇录了晚清名臣南宁人钟德祥的作品。《蛰窠诗稿》中有大量记述晚清诗坛、政坛的作品,对于认识和研究近代文学和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钟德祥的词学创作在王鹏运、况周颐等人的影响下开始,进而进行词学批评和选本纂集,对于认识临桂词人群创作活动有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钱丰 《语文知识》2004,(7):35-35
《文汇报》2003年11月16日“学林”版刊载了方健先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文,文中说张先《苏幕遮》词中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后来为毛泽东所化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宋代词人张先“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之句,源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相似文献   

8.
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李逸友先生在《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部分 )》上篇中指出 :“这里 (亦集乃路 )虽有河水灌溉 ,又具夏秋季节气温高等自然条件 ,但土壤均系风沙土 ,缺少粘性和有机质 ,因此不能蓄水种稻。”李先生这一结论主要依据是《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书卷 )》第 1 4 0页 F51 :W5文件的“白米本路并无出产”。笔者认为 ,这一论断欠妥。首先 ,同书第 1 32页 F1 1 6 :W6 3文件有“广积仓支白米事”;第 1 4 1页 F36 :W6有“白米半升折小麦□升”的记载。其次 ,《俄藏黑水城文献 (汉文部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97年版 )第 2 0 3页 TK2 0 0文件《魏得又典地…  相似文献   

10.
蒋士铨(1725—1785年),江西铅山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蒋氏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诗、古文、词负海内盛名”。不过,当时人们最推崇的是他的诗,今人则特别赞誉他的剧作。蒋士铨有词集《铜絃词》二卷,收词作一百六十余首。《铜絃词》数量不算多,但内容上和艺术上均有独特之处,人称“别有《铜絃词》二卷,是世间一种不可磨灭文字”。蒋士铨的《铜絃词》被陈乃乾收入《清名家词》,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间,江西文人词集仅《铜絃词》及文廷式的《云起轩词》收入其中,由此不难看到《铜絃词》在清代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明代词话,虽上不如宋元,下不如清,但明代词话仍有自己的特色.受中晚明时期种种解放思潮的影响,主情率性成为明后期词话的主导倾向.明人词话中呈现出对情的张扬,词话中对词言情的本质与抒情功能的认识、词学绮艳柔婉的风格论及对花草之风的崇尚,都生动地体现了明人主情率性的倾向.“主情率性”成为明人词话的特色之一,也是明代词话相对于宋金元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董希平 《天中学刊》2005,20(3):75-81
中唐是早期词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彼时的文人词作者皆为声名卓著的诗人,尚无专业的词作者出现;其时的文人词与诗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分野,演唱实践中诗词并用、难分彼此,词尚未成为独立的文体;词在意境、取象、表现情感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中唐诗歌的特点.可以说,中唐词是诗歌影响之下的诗人之词.对于中唐词这一特征的考察,揭示了诗歌对于早期词发展的影响以及早期词体建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选堂先生"形上词"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上词“就是用词体原型以再现形而上旨意的新词体”。落想、学养,是创造“形上词”的首要条件。饶选堂先生自幼追步具“理趣”之诗风,中年以后,更认为诗词不能只局限于人间,因而尝试创制形上词。形上词并不等同于玄学、理学词,而是“合声文、形文、情文三者而为一”,是对传统词境的开拓和超越。创制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态度,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晚清学者李慈铭的词论散见于著述中,长久不被人知。他以神韵诗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崇尚婉约含蓄的“格韵词说”;词体认识上,区分诗词的不同文体特征,并对小令长调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均体现了他词论的独特视角。词人品评时更能体现词论的价值,一方面针对浙西词派之弊,系统品评了词坛名宿,表达了对南宋词的厌恶和对《花间》婉约词统的推崇;另一方面在成丰年问继续推动纳兰词的批评,构成了清代纳兰词批评史中重要一环。这些丰富的内涵对我们了解咸丰词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邹祗谟与王士禛共同编选的《侍声初集》是明清之际一部汇合众流、备陈诸体的重要词选,对词坛繁荣起了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首先,《倚声初集》的编选者将明清之际的词学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在明清之际词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探讨明代后期词的意义,并且认为清代的词学复起振衰,实始自明代的嘉靖年间。其次,由于编选者亲历易代之际,具有故国之思,故对那一段特定的历史具有了解之同情,对所录作品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命意。复次,《倚声初集》所选明末词作基本上是文坛风貌的真实记录,真切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词学发展的历史。总之,清代词学是建构在对明代词学批判与继承基础之上的,《倚声初集》鉴于明代词学创作的一些弊端。于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与建构,对清初词学发展与词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词体体性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花间集》的体认得来,并伴随着词学的发展而逐渐具体和清晰。晚唐五代,《花间集》成为艳词理论的代言,北宋词体观在极大程度上是从《花间》词中概括出来的,强调词体应具备儿女之情与柔婉之风的独特格调,并从中总结和确立了“词为艳科”的观念,明人则明确地把言情视为词体最基本的艺术特质,清人在普遍肯定词之言情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始以《风》、《骚》之义来规范词体体性的情感内蕴,并且肯定了词绮靡艳丽、哀怨悱恻、情深语艳、雅艳相资等迥异于诗歌的外在体貌。  相似文献   

17.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它们三者皆为一代之文学。作为古代韵文的最后一种体式,毫无疑问,元曲有着自身的独特的性质。俗与雅的矛盾统一,言浅与意深的对立融合,形成了一代文学元曲的特点。然而,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源头,元曲与诗词之间的关系,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泾渭分明,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20.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