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化学、哲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武术所形成的文化约束的内容,通过辨析"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约束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归纳出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刻剖析了中国武术人文精神内涵。研究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核;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文精神重要载体;在中国武术中,我们可以体认到"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国武术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在很长的发展时间里,一直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奥运战略"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平台,促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但同时应注意,在"奥运战略"的影响下,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对西方体育的模仿,自身文化个性遭到削弱,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让"失语"的中国武术渐入"独白"的困境。这无形中制约了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文章分析认为:这种状况是武术传承者作用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而集体"无意识传承"的结果。这将导致中国武术面临"死亡"的危机。当务之急,唯有"对话"才能让中国武术走出困境,而"对话"不仅是针对中国武术自身,还应当在"和而不同"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全球化时代的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列入"985"工程的39所院校留学生人数及留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兴趣程度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在"985"院校留学生中开设中国武术课不仅符合了"985"工程的政策,而且也对留学生的学习、社交、健康以及业余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留学生也将成为高校国际武术文化交流的直接传播者。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在"985"高校留学生中开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中国武术向世界推广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侠义精神。尤其在侠义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素有"南拳北腿"说法。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拳种被搬上了荧屏被大家所熟知。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已启动了"口述拳种"的计划,旨在保护传承中国武术当中某些不被人所知但其自身在武术行当中有重要影响的拳种。而截拳道作为中国武术流派中的"独行者"始终给人以神秘的面纱,作为一个武术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截拳道。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9.
刘敬尧 《精武》2010,(5):58-58
我于2008年香港第六届国际武术节赛会上结识了一位国际友人,他是一名中国武术爱好者,他非常痴迷中国武术。在观赛时,他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他问:"中国武术就只是这样给人们看的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快餐文化"传入中国,并不断滋生,迅速发展,不仅仅影响着中国的餐饮业,而且波及到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的武术文化在这场波及中也深受影响,使得在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快餐文化"时代下中国武术的现状,通过分析"快餐文化"的特征,阐述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2.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武术在奥运之路的进程中面临了“保持传统”与“继续西化”的两难境地,在选择“文化之路”还是“体育之路”中,中国武术依然选择了“全盘西化”的“奥林匹克”之路。但武术是一个体系庞大的文化体系,在力争进入奥林匹克之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尊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渐进而行。鉴于武术的多元性,武术的发展也需要多条道路,既要重视“体育之路”,更要重视“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四个主要表现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并总结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对武术的理论、道德、技能及未来发展道路的影响,以期为继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凸显武术的文化特征,把握武术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以中国武术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视角来研究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中国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身份象征,要走出“文化失语”的困惑,要敢于同历史对话、同现实对话、同自己对话。要调整自己的文化立场,开拓属于自身的生存空间,最终也守护着民族文化的大空间,延续着民族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中华武术“抱拳礼”和跆拳道“鞠躬礼”的不同文化基础对两种礼仪进行了分析,从礼仪文化内涵、礼仪文化价值观以及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三个维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中国武术礼仪发展的几点启示: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实现礼教与德教的结合纳礼入则;以赛促德,在武术实践中融入更多的礼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