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2.
姜本红 《现代语文》2005,(12):33-34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当诗人驻足水边,凝望江河湖海的水面时,或激昂奋进,歌豪迈慷慨之志;或凄苦哀怨,叹伤感失落之意;或情意绵绵,颂人间天上之情。水激发诗人的壮志,抚慰诗人的心灵,净化诗人的情感;诗人则赋予水以不同的情感和不朽的灵魂。那一旨首闪烁着生命之源的诗歌,就像源远流长的水,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在文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寄托孤愤”理论;在小说创作中,抒发了自己的孤愤之情。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通过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的情感;通过“寒士”的厄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通过“异史氏日”的精彩阐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和孙犁同为现当代作家,对童年水边生活的眷恋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水这一文学意象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抒发对故乡和人民的无比热爱。由于个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及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笔下的水世界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徐红云 《学语文》2011,(5):51-52
展开浩如炯海的涛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昔。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相似文献   

7.
水是天下至柔之物,故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诗句;水是天下至清之物,故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水是天下至纯之物,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水的这种柔、清、纯特性很适合表达相思恋情。自古以来,很多爱情往往发生在水边,敏感的诗人们用水来表达爱情。本文旨在探究这古诗中奇异的爱情"水"意象,看看诗人们是如何借助这奇异的水来诠释爱情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其诗词作品中常借西施以写西湖、咏美人、抒胸臆。摹写西湖时,突出了西湖晴雨相宜、自然秀丽的景色;吟咏美人时,勾勒出美人不染尘俗、遗世独立的姿容;抒发胸臆时,借“西子”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人生幽思和生命感悟。苏轼的“西子”书写是深入理解其人其作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作出相反或相对的解释、说明或判断,看似矛盾、离奇,不可思议,实际上却含蓄隽永,更切合题旨情境,更能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阐发深刻的哲理。如: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例 1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小诗,诗人被贬谪岭南 (即“岭外”),一旦赦免,其归心似箭,急于与家人团聚的心情,自不待言。可诗人却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怎么会“近乡”而“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呢 ?这岂不逆情悖理 ?可仔细品味,又合情合理。诗人…  相似文献   

10.
在浩瀚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作家都生于水边,长于水边。可以说,他们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名。他们,就在水边,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的词去谋划写作的方案、营造文章的结构、突出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等。例如《口技》中从“口技表演”的角度,一字立骨——“善”;《出师表》从“品读”的角度,一点深入——“情”,即“报先帝”的怀念之情、感恩之情、复汉之情,“忠陛下”的忧患之情、委婉之情、期待之情;《谏太宗十思疏》中紧扣一“思”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12.
枕水     
《初中生》2014,(31)
正"枕水"不是指那种水做的枕头,而是指房子建在水边或水上,睡觉时有一种躺在水上的感觉。很多江南小镇将建在水边的房子称为"枕水人家",有的用做旅馆,供游客过一把枕水瘾。  相似文献   

13.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大气磅礴,写景则纵横千万里,论史则上下几千年。作者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朗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论《诗经》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一部分作品体现了生命意识,在表现理想方面,有表现理想爱情的;有表现理想生活的;有表现理想生活的,有表现理想政治的,在抒发激情方面,有抒发爱国激情的,有抒发热恋激情的,有抒发反抗激情的,有抒发惋惜之情的,在想象丰富方面,有的就生活展开想象,有的就显象展开想象,有的就禽鸟展开想象,有的就祭祀展开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15.
抒情建构主体在建构表现心灵之情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组构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和动作,形成了一定的抒情环节.使抒情话语肩负起极富创造性和蕴蓄性的话语系统。抒情要将感情具象化,借助意象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音乐化,通过音律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舞蹈化,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抒发。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师承法国象征派诗,并极力追求和铸造着自己艺术美的殿堂。其诗的丑中见美的审美方式、幽昧飘忽的审美意象和低抑冷涩的抒情节奏,使他获得“诗怪”之称。李诗的审美内涵表现在:吟咏丑恶、死亡和梦幻;抒发极端的悲观厌世和孤独感,遗弃感;诅咒资本主义世界的尔虞我诈;歌唱乡思及眷恋祖国之情;颂扬女性和爱情;其诗歌所表现的异国情调又使惯见中国传统诗歌的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7.
张炎现存300多首词作中,西湖词约32首,约占十分之一,其西湖词承载了山河变迁、时移事变的家国之情。意象选用上,多采用风雨、燕鸥、酒、梦等影射时事,表达个人体验及人生态度。风雨代表社会动荡,酒、梦多用来纾解愁绪,燕鸥更是无奈之下的退隐倾向。在情感抒发上,词人将身世盛衰之感、家国变迁之情寄于西湖草木之间,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以及人心无望的无力与感慨,最终只能与鸥鸟为盟。张炎西湖词,意象与情感抒发相互对应,都是对现实风云的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春望》是五言律诗的佳作。诗人眺望真实的自然景物,眺望国家的真实现状,在眺望中流露真实的情感。诗人期望家中平安,期望国泰民安,以及守望着内心之情。《春望》中"望"字统摄全诗,眺望真实之景,期望想念之事,守望内心之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爱国之情和思家之情。  相似文献   

19.
刘浩 《文教资料》2011,(12):15-16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极富特色的叙事抒情散文,善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之情。本文对其《项脊轩志》进行解读,分结构"关"情、细节"凸"情、质朴"增"情、叠词"助"情四部分对文章所蕴之情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邓晓妮 《文教资料》2011,(25):60-61
高中课本中有很多吟诵月亮的诗文,涉及"星"的却很少。其实,星星也是文人抒情的载体,他们常常借星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悲壮之情,以及美好的生活情趣,等等。本文对高中诗文中出现的"星"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