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审核部全称是德国大使馆文化处学术审核部,一般称之为APS(即学术审核部的缩写)。它对中国人来说是德国大使馆的一个综合机构,从2001年7月在北京开始工作,负责全中国学生签证申请的前期审核工作。当某个申请人通过了审核部的审核程序后,就不再需要到德国签证机构去面试。到了2002年4月1日,中国所有的留学申请者(无论申请公立或私立大学),都需要通过留德审核部申请签证,而不能直接到使馆签证处申请。只有两种申请者除外:1.持有德国教育机构发放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的申请者(对于要求必须先通过语言考试的通知书,也视作“有条件”)。2.所有其资格考试将在德国进行的申请艺术院校的申请者。  相似文献   

2.
张伟用 《留学生》2011,(5):60-61
申请美国博士,一直是国内本科学生的一个梦想。但大部分学生对申请美国博士只是一个表面了解。很多学生都会问我件来录取的,托福要求多少分?  相似文献   

3.
如何合理、准确地填报志愿对于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同样重要。填报志愿有很多的技巧。无论运用怎样的技巧,根本之事都是熟知高校所发布的录取信息,了解录取规则。一般情况下,各省(市、自治区)招生部门会在每年年初公布当年在本省招收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和专业。  相似文献   

4.
"读博士有什么用?"提出这个问题的,多数出自于正在读博士的人,少数出自于即将读博士或者说考虑读不读博士的人。这是问题的源初。思路决定出路。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说西方哲学传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在场哲学证明形而上学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是用一种缺席的、不在场的标准来反驳在场的有效性,即"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有一个有用的或更大用处的东西在证明或者威胁到"博士"的价值和有用性,比如现在有些本科生赚钱能力远远高于博士,没有读大学的人开饭店赚了很多钱,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煤老板,硕士毕业的同学成了新东方某区域  相似文献   

5.
引言民办大学是何物,怎么样去认识和选择民办大学, 读民办大学就业如何……相信有很多考生都会产生这些质疑,甚至有的考生不知道民办大学可以在高考本科第三批和专科批次录取,面对这么多疑惑,那大家不妨听我说说。解疑民办大学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有下列几种形式(一所民办大学往往是几种教育形式共存): (1)民办普通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我回国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好医生我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当了眼科医生,工作4年后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读硕士,毕业后留校继续做眼科医生。2000年,我开始在中山眼科中心读博士,2002年去了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做博士课题,博士毕业后又在那里做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哗 《留学生》2012,(5):47-47
随着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竞争的剧烈程度已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各个学校的录取标准不断在提高,对于申请人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一个大趋势下,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大家都是大学生,背景大致相似,怎么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海外大学的青睐,从而顺利获得录取呢?就此问题,我谈一点儿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幸运录取10年寒窗,我等来了一张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全国4880名多优秀学生报考仅录取300余人、又拒绝了11名各地高考状元的情况下,我作为港大在重庆录取的三名学生之一,真算是幸运了!(现在想来,能有机会参加港大的考试还有一点偶然,因为那时候当我了解了港大的录取方式,再写好申请寄往港大时,几乎已经是申请递交的截止时间了。)香港大学是第二次在重庆招生,考生可以直接申请就读,申请人参加港大自己组织的考试,与内地的高考并不冲突,所以给向往顶尖大学的同学们提供了又一次的机会,如果你有足够实力,完全可以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感受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2021,(3)
我叫洁飞。1984年出生在伊朗中部的一个小城市。我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祖父是农场主,他还会制作陶瓷。小时候,祖父会给我们念书,内容是伊朗经典古代故事和诗词。他总是鼓励我们背诵伊朗著名诗人的诗词,如果我们好好背诵,他还会把自己制作的泥土哨子、鸽子等送给我们作奖品。泥哨吹出来的哨音会让我联想到伊朗古老的故事。可以说,祖父是我生命中第一个文学、历史、艺术老师。几年后,我在大学开始读汉语,读到了中国故事。2008年,我带着心里已有的故事来到中国读硕士,这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如今,我在北京语言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希望祖父能在听到我经历的很多新的故事后,再给我泥哨当奖品,这次泥哨吹出来的声音里肯定会有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每次回到国内,都会有人问起我在美国大学读研究生的感受,让我介绍一些美国大学教育方面的情况。我在美国从硕士到博士共读了5年研究生课程,确实有许多切身感受,不过,对美国大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是我一家之言了。 美国每年大约有120万研究生在校学习,其中有35万人获得硕士学位,5万人获得博士学位。在一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日趋增多,特别是自费出国留学人数正在快速增长。但其中不少人想法上存在一些误解。误解一:获得国外学校录取,就等于能出国。这是不少初办出国留学者及他们的家长容易产生的误区,甚至有些不很专业的中介机构也会产生同样的错误(除非他们是存心欺骗申请人)。诚然办理出国留学,首先必须有学校或培训机构接收你,但这并不等于有了录取通知书,就能成功地出国留学,这只是首要条件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申请到出国护照和该国驻华领事馆批准你的学生签证,前者只要申请人出示外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般在国内大部分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公布实施后,华中师大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对湖北省10个县市3027位家长进行了调查。其中42%的人希望孩子完成大学学历,44%的人希望孩子完成研究生以上学历,可见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是高的。然而怎样实现呢?就是要选择一所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升学率高的学校。如果不是这样,不但期望会落空,即便期望实现了,也会花很多的钱。对此,我也进行了调查,我们社区的一位太婆告诉我:她的孙子本来很聪明,小学成绩也不错,初中就近入学,读了一所坏货学校(三类学校),毕业升高中,就差几分,重点高中未录取,为了读重点高中,交了择校费2.6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到底欢迎什么样的人呢?特别是美国的名牌大学,怎么样才能被录取入学呢?这是每个申请人最想知道的。 (一)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与中国  相似文献   

14.
Q博士信箱     
博士啊,5555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将近一年了,我还没有想通耶!我的问题就是:一个犯了一点小罪的父亲的孩子(这个人不是我),那个孩子的品德很好,他的高考分数已经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为  相似文献   

15.
丁益 《中学生百科》2012,(32):63-64
如果你提到自己是立信毕业的,那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读会计的,很专业。没错,这所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立的专业财会院校,可谓历史悠久,而且"术业有专攻"。曾经碰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立信这所学校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读一流的财会专业,但是分数却不足以考入一本的财经类大学或综合类大学的会计专业,这时立信就成了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17.
留学斯坦福     
"斯坦福不会没有理由就录取你" 2008年的秋天,当时在清华读大一的我决定申请美国大学2009年秋季的本科入学。凭着努力和运气,最终我接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83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电大工作的,16年间,电大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只招专科生拓展到招本科生,由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演变成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我与电大一起发展,由学士而成为硕士,由硕士而成为上海电大的第一位博士。记得在我刚考取博士研究生之时,录取学校提出不转移档案的条件是要电大承担28000元的培养费,这在5年前确实是笔不小的费用,是电大领导所没估计到的,我以为领导会犹豫踌躇,没想到校长非常痛快地说,我们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来培养一个博士。虽然这笔钱最后并未由学校支付,但是,校长…  相似文献   

19.
麦加 《阳光搜索》2006,(1):16-16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年被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录取,发誓要去北京读名校的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放弃,回到高中复读。第二年高考,我是学校文科班唯一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的考生。但我成了班上极少数上录取线的幸运儿中最不幸的一个,我的录取通知单竞来自于一所中专学校。母亲哭着说:“家里再没钱送你复读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一本由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姆特博士所著的《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想要做好一名教师,做一名好教师,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优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现。在这本书中吉姆特博士提出了很多鲜明的观点,有一些是值得我慢慢用心来体会的。这些也是每一个教师所应该要记住的话。一、尊重孩子,摈弃语言上的暴力从小到大,回想我们所受到的中国式传统教育。在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