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是扎根于民间的传承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索《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民俗底蕴,并由此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基础及其动因,即借民俗抒发人文情怀,借民俗以写伦理道德,借鬼狐以写人间百态,在谐谑中嘲讽丑类,劝善惩恶、敦化薄俗、挽救世道.  相似文献   

2.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很多东北民俗的描写,以民俗之荒诞写乡民生之多艰,以民俗之野蛮批判乡民之愚昧,借民俗之落后展现出独特的女性关怀,又以民俗之日常回忆了故土亲情,由此可见民俗描写在《呼兰河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岁时节俗是精神民俗内容中最丰富的一种民俗,它一般以年为周期,根据季节、时序的变化,围绕特定的主题,表现为一定的民俗事象和仪式。闽南侨乡晋江砌田的岁时节俗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作为一定区域民众整体风貌的载体和集中体现,砌田村的岁时节俗也清晰地折射出乡民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唐宋敦煌岁时佛俗──正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岁时佛俗指岁时活动中的佛俗。岁时本是民间一年四季的常规性活动,带有浓厚的传统民俗色彩,但随着佛教的传入,佛俗亦与我国的岁时活动相互交融,或佛教行我国的民俗,或佛俗演变为我国的岁时。本文首先介绍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正月的岁时佛俗。  相似文献   

6.
乌镇香市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其诗词作品中常借西施以写西湖、咏美人、抒胸臆。摹写西湖时,突出了西湖晴雨相宜、自然秀丽的景色;吟咏美人时,勾勒出美人不染尘俗、遗世独立的姿容;抒发胸臆时,借“西子”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人生幽思和生命感悟。苏轼的“西子”书写是深入理解其人其作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8.
岁时佛俗指岁时活动中的佛俗.岁时本是民间一年四季的常规性活动,带有浓厚的传统民俗色彩,但随着佛教的传入,佛俗亦与我国的岁时活动相互交融,或佛教行我国的民俗,或佛俗演变为我国的岁时.本文介绍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八月至十二月的岁时佛俗.  相似文献   

9.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础,对一些口语词的俗写进行考释,以求得其正确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书仪》中制定家礼的原则是既以经典为本又从俗适用.首先,司马光从六经和其他经典中重新发掘礼仪精义,复兴儒家的礼乐精神.其次,司马光制礼始终秉承“以俗合礼”“以礼化俗”的原则,对于合乎民情、有利教化的民俗,采取与时俱进的吸纳态度,对民间恶俗及不利于家庭和谐和国家治理的民俗,采取坚决抵制和反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1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氏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的。  相似文献   

15.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硬笔书法艺术创造的高雅之美与实际应用的通俗之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既不能片面地强调雅,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俗,只有以雅化俗,借俗求雅,雅俗共赏,才能使硬笔书法艺术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8.
十堰作家协会主席杨郧生先生新近出版的《郧阳民俗文化》,通过述景以“简”点“雅”,描物以“质”显“雅”,叙址以“图”蕴“雅”,辑语以“味”衬“雅”,写人以“动”致“雅”,演礼以“序”彰“雅”等表意技巧,充分展示郧阳民俗风貌,堪称以“俗”显“雅”的表意典范。  相似文献   

19.
民俗信仰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神灵崇拜观念、风俗以及仪式,延续千年而传承至今,极具地方民俗文化内涵,并且在民间依然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开展民俗信仰活动的庙宇等神圣空间,其社会功能也随着俗信化的发展而不断重构。通过对重庆市云阳县张飞庙进行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展现民俗信仰中宗教融合的形态,发掘所供奉神灵的灵力构建规律,探究神圣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分析三峡地区庙宇民俗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20.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