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和激励,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中感悟小诗的意境和文字的优美,引导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5.
第一课时 一、欣赏百鸟.生发爱鸟情 1.导语切入。教师先用课件出示或张挂一些鸟的精美图片。然后.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切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鸟呢?在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真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还是河谷.城镇、密林.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据英国鸟类学家希尔的估计.大约有8700种.1000亿只.真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  相似文献   

6.
王世春 《成才之路》2012,(23):18-18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它讲了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只要老师适当引导就能唤起他们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案例]人教版第二册<两只鸟蛋>教学片断: 黑板上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权上摆上了椭圆形的卡片.生字的学习已进入巩固阶段,教师的话语充满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有的老师细心斟酌,有的老师随意点拨,看似简单、普通的评价,往往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语文朗读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评价、点拨,使课堂丰满润色呢?怎样适时地引导、评价,使学生激发情感,读得有滋有味呢?在听两位老师执教了《两只鸟蛋》后,颇有想法。  相似文献   

9.
一、主题阐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创设可预约的精彩,探索以音乐为本的课堂综合美。  相似文献   

10.
聋孩子在入学初大多是零语言基础,在这种状态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似乎不切实际。然而,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是比较好的方法,下面结合《两只鸟蛋》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7课《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3.
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四川教育》2003,(10):34-34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对话”身影无处不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本对话”构建了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对话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师生真正地融合成了“学习共同体”,共同对整个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负责。它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涌动着生命的灵性。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两只鸟蛋》的片  相似文献   

14.
《送小蚂蚁回家》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美”,包括夏夜的景色美和童话人物的心灵美、行为美。因此,教学拟以情感教学的强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朗读教学为基础手段,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内容新颖、故事性强的童话,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弄清懒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了读、演、访、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读懂了课,突破了重点,学习了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  相似文献   

18.
《两只小象》是一年级音乐课学生学习的歌曲 ,看到这一课在新教材上出现 ,倍感亲切 ,不由得想起了在课改前 ,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我每次上到此课时 ,总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演唱歌曲上 ,于是 ,教学难点便是歌词的记忆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 ,派生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首先 ,将歌词的内容编成故事 ,讲述给学生听 ,导入本课内容 ,目的在于突破歌词的记忆 ,然后让学生完整聆听由故事内容创作的歌曲 ,体会音乐感受 ,接着 ,在老师的带领下 ,采用有节奏加动作表演的形式朗诵歌词 ,在学生会读歌词之后 ,再随琴一起演唱 ,老师及时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然后采…  相似文献   

19.
一、揭题激趣 ,初读感知教学伊始 ,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 ,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出示课题 ,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 ?”等问题。此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教师适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 ,借助拼音反复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自读的过程中 ,圈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然后检查读生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后 ,再读课文 ,读给同桌听 ,抽学生个别读 ,互相评议、纠正。通过这一反复读的过…  相似文献   

20.
一、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体验 在人的发展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但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学生要“探究”、“合作”,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在研读过程中,要使小组各层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型”、“开放型”的课堂中来,消除了差异性对课堂教学的不利影响,形成了互动关系,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