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在帮助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时,一部分学生会说:本来这道题我会做,粗心、马虎了.其实这类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我们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因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而产生错误,若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出错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分析出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审题习惯。同时,教师  相似文献   

3.
在每次检查学生作业或者试卷时,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读一读,就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这时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的正是这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4.
数学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除基本概念模糊、思想方法欠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时粗心、马虎,往往把一些已懂、已会、应该做对的题目也做错了。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粗心、马虎的毛  相似文献   

5.
芮正华 《成才之路》2013,(33):35-36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孩子做题目,往往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同样的一题,教师读题后再做,比学生独立解题的正确率会高出很多。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归结为孩子马虎、粗心等。其实,深入地分析,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孩子读题能力的薄弱。读题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解答问题的第一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读题、审题。  相似文献   

6.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一些学生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却出错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的"帽子".仔细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类:没有读题;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等.其实只要提醒学生读读题目再重新做一遍,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有的老师或家长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审题定势习惯,所以高年级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难度更  相似文献   

8.
看学生的书面作业,我们总会看遗憾,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目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其实,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  相似文献   

9.
<正>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而善于解题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在高二下学期的关键阶段,每次在学生做的书面作业或试题中,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审好题,只要学生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会马上反应过来.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躁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躁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毛躁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人把这些错误都归咎为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不然,笔者把学生算错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计算错误的成因不同,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虎粗心是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对这个问题,家长不习惯深究原因,只是一昧地焦虑担心。多数妈妈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束手无策,可谓谈“虎”色变。细究马虎,有两种情况,真马虎和假马虎。所谓真马虎,即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做事不够细心,导致错误百出,属于学习习惯不良导致的不好现象。而假马虎并不是由粗心所致,而是因为对题目理解不透彻或对知识掌握不牢,只能凭主观臆断去解,导致错误出现,或者孩子情绪不能自控,人坐在这里,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也会漏洞百出,表现出马马虎虎。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克服学习上的“马虎”,首先要搞清楚“真假马虎”,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粗心是学生的通病,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因此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数学离不开计算。然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颠倒运算顺序,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错误。在寻找错误原因的时候,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将原因轻易的归结为“粗心”、“马虎”。尽管老师家长一再提醒、一再告诫学生要细心、要认真。可是学生还是错,甚至是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很多教师都将其归咎于学生学习马虎、粗心,没有意识到错题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而本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则是对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错误,很多人都会想到粗心,粗心当然是错误形成的原因,但是不粗心就一定能避免错误吗?把错误笼统地归结为粗心,不做具体分析,结果只会掩盖真正的原因,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真倾听学生错误的思考过程,不但会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还会发现错误想法中有很多精彩。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错误闪亮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在学生作业、考试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很多是明明会做却做错的,他们往往以"粗心"、"马虎"等搪塞过去;也有不少是不懂做而错的,常常以会做了这道题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要想学好数学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别浪费了这样、那样的错误.错误的原因会有多种,应对的策略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思品作业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回避,不要害怕,教师要巧妙运用作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让"错误"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资源。一、巧用基础知识型错误,抓严求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经常犯错,原因不是学生们不会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学生不重视思品作业中的基础题,做基础题时马虎大意,导致出错。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在作业中犯的共同的基础知识型错误整理好,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再做一遍,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些基础题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做第二遍,学生们很快会发现这些题目其实一点也不难,错就错在粗心大意和基础知识掌握不  相似文献   

18.
贾小梅 《教育革新》2010,(10):73-73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很强,思维敏捷,但容易出现漏题、抄错题等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把握和处理数与符号的信息,大多数孩子、教师及家长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为“粗心”“马虎”。真的是他们太“粗心”了吗?透过粗心现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本质的原因吗?我认真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反思,经过几年的努力,对学生“粗心”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麦冬兰 《新疆教育》2012,(22):30-30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不仅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初中的教学中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教师在教学上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效率.然而尽管如此学生还是会经常出现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听懂课程而做不对题目的现象,尤其是在考试中不是看错题意,就是算错得数,不是少看一个条件,就是少考虑了一种情况.这些都是被称为"粗心"造成的错误.那么粗心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对此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