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文学批评理论就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当中,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主体观念也经历了一定的转型,即从主体性转变为主体间性。主体意识的转型不再以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以将客体看成另一个主体的我来进行平等对话,这不仅反映了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变和革新,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学主体与客体的认同,展现了自由而完整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知音》篇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该篇中他指出了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的"知音难求"的现象及其存在的原因,探讨了通过"博观"、"六观"和"沿波讨源"的途径实现文情可鉴的可行性,并从"情动辞发"和"披文入情"两方面论述了创作者与鉴赏者的潜在交流过程,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一个包括创作者、作品和鉴赏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系统。  相似文献   

3.
21世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文学批评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批评的主体成几何倍的增长。文学批评的客体也迅猛增长。传统文学以及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某一部分确实正在逐渐的死去,但只有死去才会活来,全新的文学时代才会踏着时代的车轮向我们走来。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春天才会来临。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知音》篇从文学接受角度论述了文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一文学鉴赏。这是作为文学批评的基础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要达到客观公正,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则,做到正确鉴赏。批评者首先要成为作品和作者的“知音”。《知音》篇对文学批评者应该具有的鉴赏品格和鉴赏文本着眼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课,有着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和难度,在分析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实施“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步走训练模式,可达到明辨相关概念、提升鉴赏和批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7.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哲学术语。主体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主体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描写适合对翻译主、客体的描写。翻译主体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即译者;而翻译客体是译者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利用哲学观点,探讨翻译主、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关系,旨在使译者准确地把握翻译客体的多雏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翻译主、客体达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来看 ,儒道两家美学及文学批评思想一直占领着中国的文学批评阵地 ,并左右着千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继承和发展。但是 ,从文学本体来批评文学的 ,一直到曹丕的《典论·论文》才是真正的开始。总的来看 ,儒家以“诗教”理论为准则 ,道家以“自然”性追求为宗旨。两者交叉发展 ,左右中国几千年文学批评的发展 ,而真正文学批评理论意义上的文学批评 ,则是以曹丕的“文气说”为开始标志的。这一理论从作家个性、创作风格、文体选择、文学客体、文学价值甚至文论本体等方面做了符合文学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一直是文学家们表达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对诗歌的鉴赏也是分门别类,而新批评作为其中的一种鉴赏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东西方诗歌的解读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新批评的定义、特点、分析方法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新批评主义,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研究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客体性及其他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难在“文情难鉴”,这个问题也是刘勰文学批评论的核心。刘勰从两个方面作了论述:一是音实难知,二是知实难逢。虽然“文情难鉴”,但还是“文情可鉴”,具体鉴察文情的办法,就是“先标六现”,此外,批评家必须加强学识修养。  相似文献   

12.
文学领域中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是文学家,但可以说,个个都是批评家。不但人人都是批评家,而且,人人又都是鉴赏家。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批评家们通过整理、选择和品第,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更其显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学批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鉴赏的条件入手 ,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文学鉴赏的主体和客体相对确定的时候 ,教师只有通过建立鉴赏主体 (学生 )与鉴赏客体 (课文 )之间的联系来实现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5.
"知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代表性的概念范畴,一般被应用于文学评论、鉴赏过程中。中国文学批评鉴赏的发展过程可从作者、媒介、受众的角度划分为"作者中心""文章中心""读者中心"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时间上相互穿插,作者和文章具有绝对权威,读者担负着解释和呈现原意的任务。后一阶段则随着个体性的觉醒和西学东渐兴起,凸显了读者的身份。通过将这几个阶段与西方一些批评流派的主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文学批评理论中某些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一直是文学家们表达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对诗歌的鉴赏也是分门别类,而新批评作为其中的一种鉴赏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东西方诗歌的解读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新批评的定义、特点、分析方法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新批评主义,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7.
正主要完成人:李焕荣(河北工业大学),王弋戈(河北工业大学),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等该项目属于无机化学学科应用基础研究成果。针对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制备、组装及其发光性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系列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的发光性能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制备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作为读者对文学艺术家所创造的审美客体进行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过程,“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即要情感的投入,又要理性的引导,不可偏执一端,应该力求二者之平衡。  相似文献   

19.
美的形成有两大要素:美的潜能和美的潜因。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与具备美的潜因的客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引起心灵愉悦的主客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状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体会客体(教材)的美,由对美的客体感知而形成知觉与表象,产生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又是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创造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接受理论与文学鉴赏"知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活动中,潜存着丰厚的文学接受意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学接受批评实践,以刘勰的知音论为代表,从郢书燕说到误读造妙、从入出有道到得意会心、从想象自得到知音见异,通过历时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来把握和生成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活动内在地契合了接受理论的实质与内核,具有东方式的独到理论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