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时期,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优秀作品遭到禁锢。打倒“四人帮”之后,文艺战线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作品,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是其中的一部。《子夜》脱稿于一九三二年,出版于一九三三年。它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显示了左翼文学创作的实绩,使左翼文坛的声势为之大振。  相似文献   

2.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先后开展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和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这几次论战都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前途等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尖锐斗争的一个方面。通过论战,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对中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最优秀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诗经》具有深广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崇高地位。《诗经.国风》作为春秋时期社会的一面镜子,内容却是"宏大博远"的。并且可以作为史诗已供后世人们欣赏与借鉴。除以上所举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使《诗经》成为一部完善的,有研究价值的史料记载。尤其《国风》这面镜子使《诗经》更具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原人。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1921年起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致力于文学批评和译注工作。1927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幻灭》开始使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1958年,发表文学评论著作《夜读偶记——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他》。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毕生从事革命文学事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  相似文献   

6.
伪满时期出版的《承师校刊》是承德民族师专的前身热河国立承德师道学校于1936年10月30日创办的综合性刊物。刊物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与各学科教学联系密切的学术论文及知识介绍,又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知识及技术推广,还有体现地域经济与地方文化特色及承德名胜古迹的调查与介绍,还刊发了一些杂感、诗歌和散文。并且刊载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及教职员工与历届毕业生名单。该刊集教学、科研、文理、文艺作品、地域文化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日伪殖民统治下的学报特点。即便在日伪高压政治的压迫下.仍然坚持刊物的学术性.挖掘刊物的地方特色,并曲折地表达了爱国、爱民的进步思想。这些对于今天我们高校学报工作者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切稀有的才能底出现,都在读书界和著述界引起冲突和纷争。……一方面遭到狂欢和呼号,过分的赞美,另一方面则是无条件的责难,无条件的否定。”对一位文学巨匠褒贬毁誉的争论,往往长达数百年之久,这在文学史上并不罕见。历史证明,伟大的作家并不因贬者的责难和否定而损其光辉。三十年代初,当茅盾的《子夜》初版时,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但在热情的赞扬声中,也有人嘲讽它“伟大只在企图上,而没有全部实现在书里。”“从无产阶级文学的立场来观察……这书将更无价值。”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受到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他的创作绝不是主题先行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过近十年的搜集,抄录和整理,现在终于把这本《三十年代中原诗抄》(以下简称《诗抄》,从1931年始至1937年6月止)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我们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把三十年代的中原诗歌遗产发掘出来并继承下来,给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为了对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文学荒原上辛勤耕耘的中原诗人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10.
这本《三十年代中原诗抄》,编起来很不容易。这是由主编周启祥等同志花了多年时间,流了大量的汗水,从当年所能找到的报刊上,一篇一篇抄录下来的。如果不是出于他们对新诗遗产的特殊热情,那是不会有这本诗集出现的。所以,这里该首先感谢他们。一些当年的诗友推举我为本书写篇序言。我虽自幼爱诗,当时也发表过一些诗,但毕竟是诗人们的小弟弟。由于许多人不知去向,一些人年大体弱,有的人担负着更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当铺前》,最早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现代》杂志三卷三期上.在这一短篇小说里,作者以无产阶级的感情,满怀着同情,真实地描述了贫苦农民王阿大上当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当铺前》是以杭嘉湖“天堂”为背景,暴露了旧社会三十年代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情景.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火已在我国领土上燃烧,九·一八、一·二八等事件接连爆发,“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从此,中国人民如坠火坑,极大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7,(2):56-62
与其把吴荪甫视为英雄骑士,不如把他视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西西弗斯;与其把吴赵斗法视为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不如视为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互相较劲与吞吃。资本主义内在的规则、程序与理性在《子夜》里面看不到一点影子。吴荪甫的领袖欲与统治欲根深蒂固,更深刻地决定了他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命运。他的失败具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几乎是重复了吴老太爷的悲剧命运。《子夜》与它塑造的吴荪甫形象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对苏区加紧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界频繁发动反革命文化“围剿”,当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斗争都十分激烈。这个时期,在上海,在左联的领导下,文艺界从1930年至以后的几年里,曾多次展开过关于文艺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作者档案] 茅盾(1896-1981),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7岁考入北大,20岁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25岁在上海与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31岁以五四到大革命前后的社会斗争为背景,创作了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32岁流亡日本,完成长篇小说《虹》。34岁参加左联,创作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名作。  相似文献   

15.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的《申报·自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12月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改组,由刚从法国回来的黎烈文接任主编。自此,《申报·自由谈》革故鼎新,在编辑方针上实行改革,并且在社会上掀起了继《新青年》后的又一散文写作新潮。其后,仿效此法的刊物无数。致使1933年被称为是“小品文年”,1934年被称为是“杂志年”。同时,改革后的《申报·自由谈》包容兼蓄,不仅使左翼作家有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下面这封信,你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 杰克·伦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马丁·伊登的出身下层的水手,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到他家里作客,爱上了他的女儿罗丝。为了获得罗丝的爱情,马丁发奋读书,日夜创作,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很不幸,稿件总是被退回。马丁生活潦倒,但仍然坚持创作。罗丝对他很不理解,多次劝他放弃写作,找一个周定的职业。马丁因不听其劝告,而终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传奇专集《玄怪录》,虽以记录传闻异说、塑造精灵粉怪、满足大家嗜奇记奇的兴趣为主,但小说对媒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对唐代户婚制度的描绘、对催妆与催妆诗的记录、对古代女子成婚年龄和媵妾制的刻画等,都生动地展现了唐代时期的婚俗习惯和风尚。《玄怪录》包涵着深厚的婚俗文化意蕴,成为展示唐代社会婚俗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傅雷家书》肯定是熟读过的,对书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非考场一两个小时所能企及的。文章大量的引用,不仅写出了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启迪,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傅雷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鞭策。傅雷不仅是位父亲,还是位朋友。他既有父亲的严厉,也有朋友的亲切。能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读后感,并且还能够写得如此深入透彻,可见作者平时的阅读涉猎之广。这种良好的习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伴,这是对人生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