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 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 的环节: 师:小朋友们想想看,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 家?  相似文献   

2.
“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拓展延伸”,大多语文课都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其中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往往是最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实施新课改将课程资源引入教学以后,教师有了更多的课程内容选择权,于是课外资源的拓展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固定环节,公开课表现得更为突出,似乎少了课外拓展(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就不是新课程,更不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事实并非如此,语文课并非每堂都要引入课外资源.即便选用.也还有一个什么时候选用、选用什么样的内容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所听课例的几个片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课。在这堂课上,教者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的环节:师:小朋友们想想看,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家?生:猪圈是猪的家。师:太棒了,谁还会说?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师:真聪明!生:高楼是我们的家。笔者当时听了学生的发言,觉得似乎缺少了什么。后来细细一想,感到学生说的句子跟课文中的句子相比,缺少了美感,显得俗了。文中的原句是“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河水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多么美的意…  相似文献   

4.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如何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89名大一学生的课外任务教学实验,调查了他们的情感因素变化,阐述了把“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必要性。此外,还从交际任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课外任务设计步骤;并就如何创造课外任务环境,提出了具体建议,以帮助师生更有效地实现“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语文公开课应具有示范性、科研性、观摩性和超前性。但当前的有些语文公开课,无论是在示范性、科研性方面,还是在观摩性、超前性方面,都存在着很多误区,因此,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现分述如下:一、内与外。所谓内与外,指的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常常在新授时讲一些课外选文,想以此来扩大知识面,显示其开放性,体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但结果呢,往往是新授不像新授,课外不像课外,课文教得不深不透,选文讲得半生不熟。我认为,向课外延伸,显示其开放性,这当…  相似文献   

6.
王云平 《现代语文》2014,(10):86-87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中的课外拓展环节备受语文教师关注与追捧。从近两年的听课经历中发现,几乎每一个开设公开课的老师都会在教学环节中设置课外拓展(或是课外延伸)环节。课外拓展环节进行的效果也成为了评课中讨论的热点。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1]强调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仅仅拥有知识的碎片。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而非唯一的蓝本。在这种理念倡导下,语文教学的空间被扩大,语文的开放性也得以体现。课外拓展(或课外延伸)环节就是这个理念倡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怕作文”是老师、学生的普遍心态,“作文差”是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在各级公开课上,我们能看到的作文指导课也不多。然而,不久前,我们学校组织教坛新秀赴边远山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许耕老师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内容为九义教材习作训练: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他注重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体现了课内课外延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前交谈,融洽师生感情,诱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凭着兴趣来学习,许老师利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  相似文献   

8.
子恒 《湖南教育》2004,(22):22-22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评价的眼光是多样的。评课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纵向地看待语文课堂?我想从“什么公开课才是一堂好的公开课”延伸到“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衡量我们的课堂”,说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的汹涌着……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学生在伴音下读得昂扬、激越而又投入。“老师,作者为什么用‘血腥’修饰浪花?”原打算让学生投入朗读,把公开课推向高潮,并由此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品析《亭中听雨》,没想到半路却杀出...  相似文献   

10.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论。”或者是“还有什么话下课以后再讲给老师听”。但真正实践诺言的教师有多少呢?真正能珍惜与学生课外交流的教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1.
张国兴 《课外阅读》2011,(11):322-322
课外延伸能使学生视野开阔、语文能力增强,但语文教学在延伸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一个“度”。课外延伸必须以教材为根本,找准延伸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拓宽课外延伸的“路”,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世贞 《山东教育》2005,(21):71-71
根据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华东师大版新编历史教科书增加了“课外学史”这一栏目,把历史的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了发挥“课外学史”这一栏目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放飞历史,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对不起。今天你又没有来学校。这件事情,我想我是有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愧疚让我现在一想起对你、对全班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坐针毡。一众所周知,当教师的肯定不能绕开的一个词就是“公开课”。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上公开课或者被上公开课的概率大呢?大多都是“新人”“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讲台上站了十几个春秋,但是由于新到一个单位,依然要上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我是从来不畏惧的,十来年的磨炼让我明白: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一种成长、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4.
课外作文 充满活力阎红婵,阎民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语文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作文水平。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作文教学延伸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课外。在这方面我们抓了两点。一、引导“自由作文”,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教改实验中,本着“立足课内,经营课外,由课内辐射课外,由课外扩展课内”的“大语文”实验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了训练主线,拓宽了教学内容,还重视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训练。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由“例子”展开,成倍、成几倍地增加阅读量,并在一篇“例子”教学完之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循着“例子”的相关内容和人物线索精心设计好“结尾”,将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扩展到课外,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17.
红兵:来信谈到对公开课的看法,我深有同感。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来点幽默吧     
我曾听过几堂各地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看得出来,这些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从设计上看,有多媒体的使用,有设问,有板书,有背景材料,有课外延伸;从技术上看,各个环节的把握,各个手段的运用,都很熟练,可以说,整堂课叫人找不到什么漏洞。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温温吞吞,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头。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一项教学教研活动,用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策略、推广教学经验。然而,由于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强力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但是,对“公开课”的评论多以“公开课”的实效作用为焦点,“公开课”的德育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公开课”具有的导向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等特质,笔认为对其作德育价值层面的思考更为重要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烦心哪!”,一进办公室,王女士包还没放下,便絮叨开了,“一大早,女儿就缠着我,非买马甲、假发不上学,说是要上公开课《台湾的蝴蝶谷》。看来,不化妆这节公开课就没法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