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离死剐的境遇形成张晓风无法割舍的故土情结。她有着撕心裂肺的家国之思和近乎疯狂的中国之爱,更有深入骨髓的文化血脉。张晓风的乡愁散文善于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能以个人主观意识观照古典文化,并大力弘扬古典文化。张晓风的故土情怀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2.
《大山儿女》的两位本土作者以丰厚的生活体验使作品描绘的内容和塑造的人物形象都较贴近农村生活的真实,具有丰实的现实基础。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我国传统伦理秩序、道德品格和情感模式的呼唤及其散文化的叙述和趋于诗化的表现风格都表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寻唤和对传统审美精神的追随。作品虽在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较陈旧与单调,却有如"一缕来自大山的清风",开启了我们了解、关注乌兰察布本土作家与作品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为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带来生机与活力。它张扬了散文的美学特征,强化了散文的意境美,增强了散文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电视技术使散文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得以充分施展。电视散文也有与生俱来的缺憾,它直观的画面和有声的解说会限制观众想象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此日足可惜, 此酒不足尝。 舍酒去相语, 共分一日光。 很喜欢韩愈的这首诗,如果翻译过来,应该是:  相似文献   

5.
思乡,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倾向。而乡愁,则更是文学世界中一个亘古久远、绵延不绝的创作母题。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以乡愁为母题的诗词曲赋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尤其在散文中,乡愁的主题得到了更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本文从故土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等三个层面入手,初步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中所寓托的乡愁情怀,探讨了乡愁母题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张晓风是一位语言独具特色的散文大家,她是公认的“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能手”,同时也是一位爱色至深、熟谙色彩奥秘、以文字绘画的高手。除有着画家般的精准辨色能力之外,她还拥有丰富奇特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使得她除了把色描细描实描准之外,还能别出心裁地将色写“虚”写“动”。她笔下的色彩描写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而是由于渗透了个人的感性体验和丰富联想而产生了艺术性的变异,在色彩表现上极富创造性和新奇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张晓风擅长以诗笔为文,其散文从意象的捕捉、意境的构成乃至语言运用,都体现出作者以诗美作为散文追求的目标。张晓风的诗化散文体现出她对于传统散文观的大胆超越,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的合理吸收,而这些又使得张晓风的散文具有了亦秀亦豪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内涵丰富,她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中饱含感恩之心,对故国家园也充满着相思之情。她的生命之情、感恩之心、乡愁之思在其散文创作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散文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秋雨作品突破了他本人最初文体构思的设定,不是“游记集”。秋雨散文应被视为“广义”散文,其主体为“随笔”,很少篇什才是“抒情叙事并重”的“艺术散文”。它直接继承了本世纪初期现代文学先驱创立的思想文化传统,以其磅礴大气、文采横溢的艺术风格,精深奥博的文化意蕴,在中国文坛上,筑起了长达10年的亮丽风景线,给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启示。它是一种宏大恢廓的文化目标的建树,它对文化与人格的考察思辨,可称为中国文坛“第一人”。它对“生命”奥义的开掘,正在引发出一群生命的共振  相似文献   

10.
仁爱精神是尊重人、关心人的崇高境界,是理解人、谅解人的博大胸怀,是团结人、凝聚人的高尚品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仁爱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如音乐过耳,读之,心中会响起万般音籁。张晓风用声音来为她的散文增色,构成了有声的乐章。  相似文献   

12.
从阐释学视角出发,借助海德格尔理解的"前结构"和迦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两大概念,探讨张培基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情况"。前结构"主要影响张培基对译介对象的选择;"视域融合"主要有词汇、句法和语体风格翻译三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3.
《张三丰全集》失收佚文有三种类型:即仅存书目之佚文、全集未收之佚文与扶乩降笔之佚文,通过辑佚考证,以期对张三丰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张岱在其人物传记及小品文中刻画了许多奇人形象,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为例,分析这些奇人或"癖"或"疵"或貌丑性高的主要特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张岱那种"物性自遂"、崇尚真情真气的情怀和他对底层人士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从宏观角度,看"奇人"形象在整个文学史上的流变以及随着明末以来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当时的文人在这种微弱而又崭新力量身上所希冀的一种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张广泗评述     
张广泗是清王朝在贵州最忠实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代表人物。其经历中主要事迹为:开辟"新疆"六厅的急先锋;平定准葛尔叛乱的功臣;镇压古州苗民起义的刽子手。最后在平定金川时无功而惨遭问责。  相似文献   

16.
章八元考     
《湘南学院学报》2017,(1):57-61
章八元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事迹记载颇少,作品留存也较少。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辨析前人研究的失误之处,对章八元生平行迹作出全面的考证,并对历史上流传的三章并称之说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17.
张浩文小说表现了深刻的现代性意识,在当代小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狼祸》集中体现了前现代的危机意识,《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张爱玲的开篇之作《天才梦》入手,分析其"张看"与"私语"两类散文的内在特质:以悲剧意识为背景,对世俗人生的珍惜与热爱。无论对往事的回述还是对心灵的审视,都以坦诚的态度书写。是"私语"却超越了自我立场,是"世俗"却又有悲剧的意味。她的都市立场提供了典范的城市文学审美经验,她为长篇幅的文艺大散文的文体创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奂交游考     
《河西学院学报》2015,(6):85-91
东汉名臣张奂少时游学三辅,精研儒学;中年在对战羌敌中屡立战功,晚年因党事被禁锢而闭门著书,是儒家立功立言观念的践行者,在军队和士林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张奂的生平现存文献清楚明了,但他的交游还有待考证。本文通过考证张奂的交游情况,发现与他相交的士人地域分布广泛,且身份多样,多是饱学经典的儒士,也有守边武将、隐逸文人,他们对张奂的思想心态、行为处事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