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政治服务。在学习方法上 ,孔子提出“学”与“思”结合的方法 ,并注重因材施教 ;主张“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当珍视这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概说孔子教育思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儒学正在普及化,孔子研究正在世界化。"孔子学院"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就是明证。本文试从孔子的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原则、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借鉴古人,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张并实行“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这一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以《论语》为据,论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原则,并给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及其现代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研究这些相似之处对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论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并通过研究、探索进一步将这一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教育家之一,他毕生倡导美育,其鲜明特点是春风化雨式地育人,培养的目标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有着健全人格的人。随着时代的推移,他的美育思想的价值和魅力,更加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解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背景,试图对孔子一生以及思想动态生成轨迹作一简要透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在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在进行人格塑造、人生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发展方向,理应蕴含对美的追求。本文从审美教育这个角度来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是其人格平等主张的例证。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中心,重视人的能动性。孔子私学"四教"内容广博,培养的理想型人才是"君子不器",注重从多个维度和向度对学生进行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柏拉图教育平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平等的思想萌发于古代社会,孔子与柏拉图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开教育平等之先河,他们的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对二者教育平等思想的比较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区理解教育平等,并加深对两位教育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孔子教育思想作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教育思想,是从古至今最优秀的教育思想之一,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我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中,有与现代教育思想一致的部分,也有与现代教育思想相冲突的部分。我们要摒弃其过时的成分,弘扬其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主张,使其为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美育理论是以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土壤,并借鉴西方美育思想而形成的。王国维倡导美育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在美育的领域内,美育的育德功能是第二位的,美育自身的价值才是第一位。这一思想是王国维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序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大学教育重知识教育而轻人格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严重滞后,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弱化已经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孔子教育思想以“人”的教育为核心,重视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论语>和<老子>的教育思想,比较归纳了孔子和老子在教学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道德观(包括道德内涵、道德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的异同,进而揭示了老子"自然主义"①教育思想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50年办学历史的实践总结,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并没过时,它对于电大的远程教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在类本质方面的始终如一,决定了今人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继承主要是他在人性方面的贡献及他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孔子与今人在社会性方面的巨大差异,则决定了今人必须放弃孔子及其学说中为封建等级、为父系家族服务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做法。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孔子不可能再成为今天的“本铎”,儒学也不可能在当代复兴。世界已进入一体化的实践,亟需一体化的现代理论来总结过去,指导未来。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要求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庸这一概念始见于《论语》,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却贯穿于孔子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文艺思想都体现出这种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光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庄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一个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爱父母推及到爱朋友和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理性推衍过程.它对于弘扬敬老养亲、关心他人的传统精神,完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改变那种只讲"利"不讲"爱"、以金钱代替仁爱的泛商品化关系,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剖析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关注其“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体现,去认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