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其主要特点是经济改革与思想解放为民办教育的恢复提供了机遇;引入市场化运作形成多元化办学主体和多样化办学形式;发展模式受政府政策导向的直接影响。当前,政府将依法管理,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法规制度,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得以逐步完善。实践表明,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成长壮大,与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制度的变革紧密相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创新,将主要围绕分类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法人制度建设三大主题展开。其中,推进分类管理,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办学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健全法人制度,是实现民办院校善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刘敏 《教育科学》2003,19(6):48-51
民办教育消费维权问题的提出基于两个逻辑起点: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学校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与范围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物质载体方面,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方面,教育消费环境方面等。导致我国民办教育消费权益问题的原因则在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消费主体与投资主体的行为目标错位,学校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法律规范等等。围绕我国民办教育消费维权的实践活动,需强调六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着对民办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不公平、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等三个主要问题。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对策包括: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民办学校法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民办教育道德责任的缺失和低下的现状和民办教育道德责任概念高要求的出炉。提出在提升民办教育道德责任时,要正确处理国家和民办教育主体的利益关系,完善民办教育道德责任的制度保障,并以民办教育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能力作为进入教育行列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生成逻辑来看,制度自信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内涵意蕴来看,制度自信教育聚焦主体对象、明确发展方向、突出核心内容;从理论创新来看,制度自信教育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化进程的新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要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必须改革和创新民办教育制度。本文以温州民办教育新政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民办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四大因素,总结提炼了温州民办教育新政的五大突破之处和三个鲜明特点,并概括指出了其对其他地区乃至宏观民办教育制度创新的四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站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所处的一个新的拐点上,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抉择,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如此,民办学校的实践如此,我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书的作者王文源这样阐述了他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基本立场。该书由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发展背景、发展形势、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及中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分析、制度分析和体系构建八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从实践到理论,从历史到未来,从政策到制度,多角度多层面比较完整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民办教育认证评估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办教育认证评估的现状 (一)民办教育认证评估制度建设开始起步 1.民办教育认证评估的阶段判断根据各地民办教育评估体系与民办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状况,可将民办教育评估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开展一些零散的评估实践,不具有规模,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和制度;发展阶段,即评估活动已经基本形成规模,在评估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  相似文献   

10.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精神,创造出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产权所属做出规范,即产权制度改革;二是政府要解决组织制度滞后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问题,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三是紧紧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一个核心、三个关键"的立法精神,赋予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