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相似文献   

2.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相似文献   

3.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以小诗创作蜚声文坛。李清照作为女词人,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是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两位卓尔不群的女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创作追求,但却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可以说,冰心的诗在某种程度上颇具李清照诗歌的神韵,承继了李清照诗词的感伤格调,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白漫游的人生注定了乡愁成为他诗歌的主要旋律,"客寓意识"是其基于身份认同、心灵归宿意义上的更深刻的乡愁,而方文山词作刻划出了当代都市人群流动生存状态下的心灵困境,并伴生出社会转型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强烈的文化乡愁,为"客寓意识"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现当代诗歌的特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灿烂的现当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收获了许多优秀诗作,为我国的诗歌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新篇章。现当代诗歌与旧诗相比,具有新的特点:一、思想新关注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审视与歌唱大地和大地上的风云,抒发对人生、时代、生命的切实感悟,成为现当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作为战斗的号角,它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奋勇斗争;作为启航的汽笛,它鼓舞全国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些重大主题,形成了现当代诗歌的主潮流。当然,现当代诗歌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黄定成 《现代语文》2010,(4):151-153
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必然影响到诗人的创作,诗人的诗作必然会烙上其人生际遇的烙印。杜甫能成为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自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人生经历分不开。清末诗人郑珍诗歌亦被后人尊为"诗史",他之所以在创作上步武老杜,亦是与其所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纵观杜甫和郑珍的人生经历,会发现他们的人生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是郑珍的诗歌创作主要以杜诗为蓝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苏静 《文教资料》2010,(10):24-26
本文通过比较“天安门诗歌”运动和“地震诗歌”运动在自发性、民间性、主题和诗歌成就上的相同点,说明诗歌在表现社会人生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前后,一大批以爱国志士为主体的诗人,从清中叶以来腐气沉沉的诗坛上奋然而起。他们蒿目时艰,俯仰舒啸,掀起了爱国诗歌新的浪潮。这些诗,主要以近代爱国主义新的基础和内涵,以诗歌爱国思想顺乎时代的深化和题材更广泛的拓展,把我国爱国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层次,开启了近代爱国诗歌乃至整个近代爱国主义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从历代文人题大庾岭诗歌中可见,因大庾岭地理特点和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的不同,题大庾岭诗歌的价值内涵也就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题大庾岭诗歌作者群具有特殊性,主要有被贬南迁及北归的文人,南下任职的文人,为国奔走的文人。诗歌内容主要体现在描写大庾岭的自然风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三个层面上,表现出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舒婷诗歌常见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她诗中意象构造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社会、心理、性格的共同影响。海、水、大地,这几种典型意象的变换,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舒婷诗歌的发展变化历程。考察她诗歌中的意象变迁,有利于将舒婷的朦胧诗置于文学发展史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诗歌和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以当代诗坛的北岛、于坚、王家新的诗歌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诗歌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时,歌咏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出现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小小形象堆积了中晚唐诗人的多重情愫:追求风流富艳的生活方式、时代、身世感伤等。通过对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李贺的《苏小小墓》的分析发现,李贺的吟咏苏小小,既是自伤身世,又有时代感伤,还是探寻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15.
边塞诗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主题,而唐代的边塞诗更是将这一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文章拟从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所折射出的生死命题进行探讨,从而对边塞这一直接关乎生与死的话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16.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许多视觉意象。弗罗斯特在其诗歌中呈现视觉意象的方式主要包括:诗歌题目,以量词、形容词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以拟人化、比喻、对比的手法,以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相结合的方式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等等。弗罗斯特有关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视觉意象与其热爱自然、长期的乡村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也是其对抗他同时代的诗人的城市意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郭小川诗歌创作经历了政治理想鼓动阶段、革命人生讴歌阶段、阶级斗争张扬阶段,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郭小川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他最终未尽其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赋画诗主要运用想象、用典和以文为诗的表现手法,突破诗歌格律和绘画内容的限制,创作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内心生活,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秦观诗初探     
秦观诗抒发报国壮志、寄托人生幽愤 ,关注百姓疾苦 ,唱酬赠别、感怀人事 ,歌咏山河风物 ,展示了北宋后期社会较为深广的现实生活内容与本质 ;明显形成了清新婉丽、精致纤巧的艺术风格及清旷、雄豪的特色 ,后期诗风又转向沉郁凝重。秦观以其诗歌题材的开拓和艺术上继承创新的成功实践 ,为宋诗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应当重视对秦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