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学者杨守敬在金石学及书学领域造诣深厚,成果卓著,驻日期间与日本书界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日本书道影响深远。论文通过梳理杨守敬碑帖并尊书学理念形成的脉络及其携带至日的书学文献,考察杨氏向日本书界推介的复兴古法的书学知识;结合日本友人的相关记述探讨杨氏在日交流的书学思想,包括金石碑版的鉴别和经典书作的评价,及其金石著作的出售和借阅等活动,帮助日本书界拓展碑学书法的新维度;从与之相关的著述出版和日本书道发展历史考察杨守敬书学理念的在日接受情况,凭借金石著述的大量出版和与友人讨论书道笔谈的发表,杨守敬的金石学知识和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助推日本书道的转型与发展,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是对既有成就的突破,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所以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目的.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文化的隔断和舶来品的移植;没有创新的传承,是文化的守旧和前进动力的丧失.中国文化之所以五千年延绵不断,就在于先贤们自觉地维护着文化的传承,并不断地进行着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乃新 《新闻窗》2010,(6):84-85
2010年初以来,宿迁日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范围的聚焦和报道,特别是对招商引资、工业突破以及创业文化的报道,进行精心策划、大胆创新。以浓墨重彩的手法展现了正在向新型工业化迈进中的宿迂新形象、新风采、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强市"的大潮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弄潮者,他们凭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的思想理念,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和跨越,成为我们时代文化创新领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余博文  刘向 《情报学报》2024,(3):251-260
突破式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研发合作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技术创新的自然延伸,对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突破式与持续式创新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推动发明人合作关系的合理构建与研发团队的培育。首先,本文定义了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度量方法;其次,使用专利引用数据构建发明人合作网络;最后,基于网络零模型的方法分析和验证了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发明人合作网络表现出度相关性与同配性,突破式创新发明人倾向于和突破式创新发明人合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突破式创新发明人与突破式创新发明人的合作倾向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创新,应该是全领域的创新,也是全过程的创新.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之下,湖南广电"大片战略"的内容创新应该在红色题材上形成系列,力求突破;在历史题材上瞄准空白,集中发力;在现实题材上结合品牌,攻克难点.  相似文献   

8.
推动服务创新,加快公共图书馆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茜 《图书馆》2008,(3):82-84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创新能力则是衡量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水平的重要标准。要促进我国社会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必须把大幅度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薄弱,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受到内部条件制约。提高服务创新能力,公共图书馆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内部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政府要营造有利于服务创新的环境,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支持,通过规划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突破,从而推动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辰辰 《今传媒》2016,(8):154-155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其独特的书学思想以及汉字所具有特殊的结构形态是作为书法延续至今的基本载体,规定并制约了书法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书法论著也日益丰富,篇章渐长。其中,孙过庭《书谱》在历代书学著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广博宏富,见解精辟独到,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论、书体论、创作论、审美论、批评论等方面来进行叙述,并分析其主要表达的书学思想和书法理论框架的构建,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霞 《新闻爱好者》2023,(11):79-81
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是城市文化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其心理感知和情感认同的文化融合产物。以河南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研究为依托,通过品牌重塑创新设计,全新打造河南文化创新品牌视觉新形象,给公众崭新的视觉印象,以新创意营造新机会,以新设计衍生新产品,以新产品迎合新市场,突破河南城市文化原有品牌服务僵化、落后,经济效能低下的旧局面,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真正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为河南城市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新的有效契机。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知 《传媒》2018,(12):79-80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岁月的积淀与传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瑰宝.新媒体迅速崛起给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戏剧文化进行有力传播与推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在传播策略上进行突破与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强市”的大潮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弄潮者,他们凭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的思想理念,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和跨越,成为我们时代文化创新领域的佼佼者,而忻州日报社主任记者张云平二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3.
创意城市汇聚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创意资源,文化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物质设施的建设转移到创意的发挥.创意城市下文化园区的集群式发展消解了最初的地理空间集聚概念.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文化创造力的发挥,并赋予文化园区新的发展特征,即创新聚合化、社区联结化和社会正效应.通过文化创造力的发挥,文化园区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流动、融合,促进了创意城市文化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是在规范与创新的辩证运动中进行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和科学研究的成果用规范的语言、规范的形式积累下来,传播开去;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引导人们继续追求新的突破、新的超越。2011年9月,中国编辑学会在济南召开年会,其主题就是"编辑规范与创新",可见强化编辑规范和创新对编辑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约请了三位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不但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有着巨大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了文学修养、个人品质及生活经验等的高度融合。他的书法篆刻理念不仅在于其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而且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交流》2002,(6):55-56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中,把文化作为党的重要方针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感受。这是我们党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党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丰富和突破。首先,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在当今社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提出了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我们党要与时俱进,我们国家要与时俱进,文化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这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文化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和媒介资源极速膨胀,视频网站、网络电视、微视频等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平台,密集的网络自制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内容选择,传统电视节目迎来了新挑战。历史文化类节目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探知对文化的敬重,新媒体冲击下,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突破传播壁垒,融合新媒体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值得研究。本文以陕西卫视《丝路上有你》栏目为例,探究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同类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精辟地阐明了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作为先进文化一部分的精品出版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精品的本质是创新与突破。从严格意义上讲,精品应是首创的。在新世纪这个创新的时代,出版业要永葆青春和活力,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出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推出精品尤其如此,模仿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