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丧葬习俗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它所蕴藏的古代社会信息量是其他任何礼仪风俗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成为我们今天全面了解古代社会一面不可或缺的镜子。人们从古代丧葬习俗研究入手往往会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郭艳春 《大观周刊》2012,(37):18-18,34
自丧葬制度改革以来,豫西农村丧葬经历了从消极反抗偷埋到被动接受火葬,到如今主动申请火葬的完整过程。其中丧葬仪式习俗也随着火葬而逐渐变更着,当然,其并不是随着葬改火葬而逐渐文明,而是愈变愈复杂、奢侈、浪费。丧事的操办也未能达到节俭环保、文明的效果。其改革现状也不甚乐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勾勒出了唐代佛教对民间节日习俗和丧葬习俗以及民间结社的影响,以期对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王美翔 《兰台世界》2017,(12):114-117
晋中地区丧葬演出习俗由来已久,在山西地区乃至全国颇具代表性,对其古代方志文献的研究可以管窥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具体形态,其中关于丧葬演剧的记载包括了作佛事、鼓吹乐、戏曲演出、方相驱傩以及戏曲禁毁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学、历史学和戏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丧葬仪式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浓缩,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命观。本文选取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乡所属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丧葬仪式基本流程的描述,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探讨仪式中的传播模式和社会效果,启发人们重新认识丧葬习俗,重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仡佬族是贵州一个古老的民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丧葬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遵义是仡佬族主要居住地,本文通过对遵义地区仡佬族的丧葬习俗和墓葬形式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地处汉藏交界地带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流行肢解尸体的水葬习俗,该习俗成为当地人划分"有子嗣人群"和"无子嗣人群"、"正常死亡"和"意外死亡"以及"夏秋"与"冬春"的边界,其中"肢解尸体"这个动作具有苯教、佛教和儒家色彩,而水葬本身却受苯教、佛教和儒教教义排斥,表明丧葬并不是哪一种宗教教义的附属品。作为一个民族不断传承的风俗,丧葬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各种宗教互动的过程中对宗教的相关因子进行扬弃、吸纳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立于宗教的信仰,是为丧俗信仰。  相似文献   

8.
佤族歌谣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民俗事象,它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方面立体地展现出佤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世界。这里我们探讨了佤族歌谣蕴含的精神民俗与社会民俗事象,包括木鼓崇拜、猎头祭谷、剽牛献祭等佤族宗教信仰及婚恋习俗与丧葬习俗。佤族民俗与佤族歌谣相伴而生,相互印证。佤族歌谣是佤族民俗独特的传承方式,是传递佤族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人长期积淀、演变而形成的丧葬习俗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这些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期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快乐、企盼死者能给生者带来吉祥好运、彰显子孙后代尽孝的感恩之心、强化家族和村寨成员的认同感及其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看来,用两个月的时间,彻底推翻两干多年的丧葬习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强政”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但也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唱哭"是庐陵地区流传已久,至今仍广为盛行的丧葬仪式。庐陵地区的丧葬活动包括入殓礼、祭奠礼、出殡礼以及服葬礼等,"唱哭"在祭奠、出殡和路祭等环节均有着重要意义,既表现了生者希冀亡者羽化登仙的终极关怀,也体现着家族子孙慎终追远的孝道诉求,更表达了生者以死佑生的现世愿望。其繁复的仪式、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腔调不仅是多种社会关系在丧葬礼仪中的客观体现,还活态展现了唱哭民俗与地方戏曲的双向互动。在当今迅捷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日渐式微,"唱哭"这类传统丧葬习俗的留存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2.
高朋 《文化遗产》2008,(4):129-137
"冢讼"是道教经典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但是对它的准确含义,学界一直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真诰》等道经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出土材料,认为"冢讼"是基于先人的行为,给后人带来不幸的一种处罚。而"冢讼"观念是六朝道士融合解注、承负等民间信仰和道教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影响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13.
试论辽代真容偶像葬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晶晶 《文化遗产》2015,(2):112-119
真容偶像是辽代晚期兴起的一种特殊葬俗,它兼具类型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和使用群体的特殊性等多重特性,也是辽代汉人集团在特殊政治语境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行为。佛教对丧葬文化的影响是其产生的根本动力,此外道家、契丹等丧葬习俗亦对其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辽代真容偶像的背后,不仅体现着不同宗教文化的杂糅,也体现着汉族和契丹两种文化的碰撞。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断,道教和佛教迎合了民众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尤其是对死后灵魂世界侵入极大的关注,显示出民俗巨大的渗透力和张力。镇墓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民俗文化事项,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记载。以出土的汉代镇墓实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互相印证和探究古代民众对死后灵魂世界的构建,可以展现当时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观念,为研究古代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徽州社会生活中,丧葬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在以往研究中,往往以方志、族谱、时人文集等史料为基本材料,存在资料不够完整、清晰、具体等问题.卷帙浩繁的徽州文书档案遗存为徽州世俗生活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例资料,弥补了传世史籍文献的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徽州文书中的纸质冥契是一种特殊丧葬文书档案,对其进行著录分析,为考察清末民国时期徽州地区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作为买地券的一种重要形式,徽州地区纸质冥契的发现,说明从清代开始这一地区买地券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文本和内涵上都反映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近几年公布的重庆库区考古发掘报告,结合发掘现场的一些资料,对渝东地区东汉墓出土的墓砖,从颜色、工艺、种类、纹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简要论述了墓砖的基本特点、成因及意义,为探讨渝东地区东汉时期埋葬制度、丧葬习俗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3,(1):120-121
<正>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汇集了对维京人的居所、艺术、家庭生活、丧葬习俗、珠宝、诗歌,乃至王朝更迭和阶层划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有着眼于小处的微观描绘,又有对地区全局的观察和宏观层面分析,呈现出一幅丰富绚丽的维京史诗画卷。  相似文献   

19.
2018年3月至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森林公园基建工地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M18形制较大,墓道结构独特,出土文物33件(组),其中陶羊尊、百枝灯座、博山炉保存完整,造型优美。这一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郑州地区东汉中期的墓葬制度、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由于墨家的有些思想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相违背,墨家的地位最终被儒家取代,墨子的节葬主张也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中国两千多年的“厚葬”思想根深蒂固。农村普遍实行的丧葬习俗都与节葬思想相悖。文章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