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岷  张京兰 《湖北档案》2006,(10):11-1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党的"八·七会议"后,共产党人在全国多处举行了武装起义,并建立起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起,在湖北和相邻地区也先后创立了四块大的苏维埃根据地,使湖北成为全国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湖北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本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遭到了日本人民和团体的强烈反对,鹿地亘和他所领导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6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国人民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河北地处京畿,又是华北地区的核心地带,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图谋占领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全国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已将魔爪伸向了河北。七七事变后,河北全境沦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英雄儿女应声而起,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形成了一道抗击日寇的洪流。河北成为地跨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三大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冀鲁豫、冀鲁边等战略区的敌后主要抗日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4.
闻名全国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日寇西进北上的企图,对巩固和保卫陕甘宁边区、开展晋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我们的新闻媒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这些宣传报道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揭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光辉旗帜,为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实。用中华民族遭受外族侵略悲惨、屈辱的历史教育我们的人民,让人们懂得:要使民族自尊自强,必须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从而奋发图强,把国家建设好,不让  相似文献   

6.
指点江山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空前危难关头,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积极主张建立广泛的抗曰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并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抗击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创立,是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它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政府团结全区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卫了延安,保卫了边区,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鸦片是近代以来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毒品,它毒害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深陷困顿。日本军国主义在阴谋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大量运用毒品毒害中国,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其中包括日本人利用烟毒祸害中国,带给人民除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痛苦灾难。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林闯 《兰台世界》2013,(16):120-121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积极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大批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抗  相似文献   

11.
7月31日上午9时,“纪念抗战60周年武汉抗战图片展”在武汉市汉阳区铜锣湾广场举行,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全面回顾了武汉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坚苦卓绝斗争的历程,真实反映了武汉人民为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贞献,生动再现了武汉儿女奋起抗战的宏伟历史。  相似文献   

12.
吕红 《浙江档案》2005,(6):21-22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七·七事变",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以其极野蛮残暴的手段进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奋勇抵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止,在8年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挥舞着罪恶的战刀,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极其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与毁灭。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日军航空队对中国许多城市实施了无差别的狂轰滥炸,妄图赢得制空权,早日实现赢得侵略战争的美梦。中国空军在1941年之后,得到美国空军的援助,中美空军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扭转了中国的空中战局,使中国反败为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创下丰功伟绩。美国空军对中国的援助,始于一支志愿队伍,即大名鼎鼎的“飞虎队”。这支队伍为何来华,有什么样的发展演变,作战成绩如何,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本文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军队中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奇迹般的事迹,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世界,甚至为摆脱美国政府的限制而坚决地辞掉军职.他用从八路军和新四军那里学到的经验,训练了一支美国军队,取得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首次胜利.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7日上午9点,江西省委、省政府在革命摇篮井冈山隆重集会,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中央和江西省、吉安市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井冈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吉安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城市广播联盟50家成员台,在当天9:30—11:00共同推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井冈精神,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治安强化运动"是在华北日军操纵和控制下,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发起,以军事"扫荡"为主,同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侵略运动,以达到巩固、控制华北占领区的目的。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把中国变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一方面加强其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一方面集中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军  相似文献   

18.
谢慧君 《兰台世界》2005,(8):131-13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人民也是反对法西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就曾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相似文献   

19.
陈清清 《浙江档案》2007,(12):56-57
七十年前的今天,我军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方面还致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使根据地不仅深得人心,还蓬勃发展,共创建和发展了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