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代与朝鲜交往频繁,《明史》中关于朝鲜与中国交往的记载有一百余条,其中卷三二○、列传第二○八、外国专门对朝鲜做了翔实记载,通过《明史》研究中朝官方交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明代与朝鲜交往频繁,<明史>中关于朝鲜与中国交往的记载有一百余条,其中卷三二○、列传第二○八、外国专门对朝鲜做了翔实记载,通过<明史>研究中朝官方交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涉园石印本《凌烟阁功臣图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为清代康熙年同著名的绘画家,所绘《凌烟阁功臣图像》为同时代人所称道。对于刘源本人,〈清史稿〉本传记载不详。然而在有清一代学人的笔记中,有许多关于刘源的记载。其所绘《凌烟阁功臣图像》亦不为艺文志载录。今见于民国武进陶湘所辑涉园石印本中。本文试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刘源及其图绘《凌烟阁功臣图像》的相关史事予以勾稽,并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灾异志》集中收录了清代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常事件,是清代官方最完备的灾害档案,具有重要的灾害史和灾害学研究价值。除此之外,它对现代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文献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随园闻见录》一书,《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附抄本联合目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全目录》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二版)、《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等俱无著录,李春光《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搜罗包括清人著述数百种,也不及载,足见其书之罕见。  相似文献   

6.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黑图档·咸丰朝》作为清代盛京内务府公文、档案副册,记载了清代盛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信息。捐纳是咸丰年间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被迫采取的以出卖官缺而获取资金的措施。《黑图档·咸丰朝》中对此内容有着一定数量的记载。本文梳理其中捐纳相关规定的变化、基本形式和具体的管理、执行措施,并以此分析清代咸丰年间捐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萍 《兰台世界》2013,(19):152-153
<正>《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中唯一的一部拥有《灾异志》的"正史"。《灾异志》分"灾"和"异"两大部分。"灾"就是自然灾害,"异"是指自然异常,它集中收录了清代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常事件。《灾异志》以时间为序,将清代大量灾害史资料集于一目,可谓清代官方最完备的灾害档案,其灾害史和灾害学方面的研究价值自不待言。除此之外,它对其他诸多学科比如地质学的研究,也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略记几部有关清代古籍的目录,如《清人文集别录》、《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索引》、《贩书倔记》、《贩书偶记读编》、《清史稿·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等的出版情况及简业评价。  相似文献   

11.
会考府考略     
清会考府之设,在《清会典》、《清通典》、《清史稿》等官修书中,均无记载。《清通考》中记录了两道有关的上谕,《清实录》中亦只有很少记载。李鹏年等同志所著《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及胡钧著《中国财政史》两书中对这一机构仅有简略介绍。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会考府的设立、性质、职掌、工作情况及裁撤原因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学长和同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处长江口岸、东海之滨,宋代建镇以后,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文荟萃,记载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风土等状况的文献资料种类繁多,难以数计;但纯属农业的并不多见。清代褚华的《木棉谱》和《水蜜桃谱》是两部较好的农业专著。关于褚华其人,《清史稿》里没有他的传,其它文献中也缺乏记载。仅在同治十一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翻阅《清史稿》时,见《河渠志》一。黄河条中记有:“自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决河灌汴梁,其后屡塞屡决。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由开封经兰、仪、商、虞,迄曹、单、砀山、丰、沛、萧、徐州、灵璧、睢宁、邳、宿迁、桃源,东径清河与准合,历云梯关入海。”在早于《清史稿》的《河南通志》的河防考中又见同样记有:“皇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的文字。直到一九五七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河变迁史》第508至509页的注解,以及555页的表中都基本上采用了《河南通志》和《清史稿》的说法。近年来,因为工作之便,笔者在翻阅清代顺治朝的题本时,见到记有顺治初年修塞黄河决口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对澄清顺治初年黄河是否自复故道的问题似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方宝璋 《历史档案》2003,(1):103-105,118
有关清末筹备立宪中的审计思想,清代主要史籍《清实录》、《大清会典事例》、《清史稿》中均无详细的记载。由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辑出版的《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其中刊载了一些审计思想史料。这些思想虽未付诸实施,但标志着一种新的审计思想初露端倪。 20世纪初,在国内旧民主主义革命形势迅猛高涨的震撼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重臣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期著名学者汪中之子喜孙,虽然学术成就不是很大,但对他的研究,是扬州学派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意义重大.喜孙又同朝鲜学人多有交往,他所保存的<海外墨缘>册子就是这一交往的文献实证.这一册子中,记载了很多朝鲜权敦仁对于清代学坛各种情况所提的问题,是我们研究"海外看中国"的重要文献.这一册子的作者问题,通过文献内证和其他外部证据,也可以证明应该是权敦仁.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相似文献   

17.
正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晚清爱国将领,庚子之役在天津南郊八里台督战时阵亡。关于聂士成生平中的一些重要年份,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就聂士成的朝觐日期及出生年月试作考辨。1.聂士成的朝觐日期《清史稿·聂士成传》和《清国史·新办国史大臣·聂士成列传》中对朝觐日期均无记载,后者只记载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被赐予紫禁城内骑马a。目下所及,只有袁世凯在光绪二十八年为聂士成请恤的奏折中称聂士成于光绪二十二年和光绪二十五年"两次展觐,蒙恩朝马,颁赐珍物"。  相似文献   

18.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通过经筵日讲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推动治国理念和康熙朝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为主,对照《康熙起居注》、《圣祖仁皇帝实录》、《乾隆朝上谕档》及其他文献记载,推定康熙朝经筵次数应是60次,并对其具体日期、具体内容逐一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9.
(1)《老子》,可以是任何一种版本,不看注释,只读原文,也很好。(2)《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本,俞平伯先生校点。作者沈复,字三白,乾隆年间一个很普通的人。(3)《清代野记》,共128则,记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的社会百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文献在对周边国家进行分类时,都把缅甸归类于中国传统的藩属国。清代官方文件乾隆《会典》对此作了总结:“凡四夷朝贡之国,东日朝鲜,东南日琉球、苏禄,南日安南、逞罗,西南日西洋、缅甸、南掌,皆遣陪臣为使,奉表纳贡来朝”。作为中国的西南邻国,缅甸一直被清政府看作是中国正式的朝贡国。现代研究清代中缅关系的学者们也大都认可这一说法,把缅甸看作与朝鲜、越南和琉球一样地位的藩属国。但实际上,有清一代,缅甸并不把中国作为它的天朝上国,也从未自己主动承认过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之相反,缅甸几乎一直以一个平等国家的身份与清朝来往。关于缅甸的藩属国身份问题,在19世纪末期还引出了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国际纠纷。本文结合清代的中缅关系发展演变,试就缅甸藩属国的身份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