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瑛 《档案》2015,(4):30-33
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剌部宁濮郡王——岐王家族入明后分化为河湟流域众多土司,延续着部落统治,永登鲁土司家族亦属蒙古弘吉剌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一支,非成吉思汗后裔阔端、阔列坚之后,属蒙古裔土司,非土族土司。  相似文献   

2.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3.
"三棒鼓"作为土家族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土司文化制度之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探讨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之下"三棒鼓"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夫巴 《云南档案》2003,(3):38-39
德宏州梁河县古称“南宋”,元代设军民总管府,属“腾越州”节制,后因处于腾冲之南,改称“南甸”。就地理而言,南甸只是今天腾冲坝子与盈江坝子之间的过渡带,一条不规则的山谷。土肥水美,自然条件极好,但并无“大甸子”的气势。然而,就在这偏远之地,却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这就是南甸土司府。土司府的准确名称叫“南甸宣抚司署”。“宣抚使”是元代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设置的一种统治机构,延用至明清,当时云南边地有“三司六慰”之称,其中“宣抚司”是武职,集生杀大权于一身,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土司姓龚,据说原籍为南京应天府人氏,…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的中国土司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民族研究类的刊物和民族地区高校学报是土司文献发表的主要阵地,高校作者是土司研究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土司文献研究内容热点集中、方向多元,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2016年,阿坝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普查出金川县档案馆馆藏的一件清光绪二十四年“绰斯甲布宣抚司号纸”,该号纸与四川博物院藏的“绰斯甲布宣抚司印”是绰斯甲土司现存唯一的印信号纸。该号纸是绰斯甲土司最后一次依例承袭的见证物,见证了清末赵尔丰归流新政、事涉川康划界之前的土司治理场景,是了解清代晚期川康藏区土司制度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是重要的彝族史料和文献遗产,其编纂出版历史悠久。近年来,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的编纂出版进展较大,检视这类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有助于业界同人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纂出版受思维惯性和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大多关注和重视几个彝族大土司的档案史料编纂出版;文献收录局限于当地土司衙署及土司后裔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视角单一;专题性编纂成果偏少。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系统摸底调查和收集复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史料,编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总目,加强对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建立馆藏土司档案题名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推进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金英 《中国档案》2003,(10):56-56
青海省档案馆所藏明代《李土司家谱》是1986年9月从民和县档案馆复制而来的(原件现藏于民和县档案馆)。该家谱系青海省民和土族东伯府李土司家家谱。唐、宋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对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大都是通过对各少数民族首领人物封以官位,授以名号的办法,来管理当地的军政和生产事务,安定社会秩序,保卫和扩大疆土的。元朝奉行这种政策,委任了一批土官土吏。明朝,朱元璋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制度,把它作为一项扩疆保土的重要措施来推行。明朝初年,西宁卫地处边陲,区域辽阔,诸族杂居,风俗各异,一时难以统摄。针对这种情况,朱元璋给当地的“…  相似文献   

9.
后申遗时代湘西土司文化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内容深奥、受众范围狭小、传播体系不健全、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当下,新媒体的介入使湘西土司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更广、呈现方式更丰富、交互机制更健全。通过对"永顺老司城"相关媒体的统计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后申遗时代构湘西土司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传播体系、精心挖掘土司文化内涵、实现土司文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打造一批知名的土司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传播构想,以提升土司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永生 《兰台世界》2016,(6):128-131
民国初年,贵州仍然存在大量土司残余。在经济上,土司剥削土民、种植鸦片,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和毒瘤;社会影响上,土司对土民拥有绝对的心理优势和威压;在对待革命态度上,有土司支持革命,也有更多的土司继续与普通百姓和土民为敌。民国政府曾试图对土司进行治理,但由于土司的不合作及不予理睬,最终土司残余得以延续,直到贵州解放,土司在贵州境内才成为历史的印痕。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33):10-10
在哀牢山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世袭土司李润之在1950年身亡之前,已积敛了万贯家财。从还保留至今的豪华气派的土司府便可窥见一斑。传说他是靠贩大烟、设卡收费、造大洋开工厂等发的财。但至于说到他家有多少金银财宝谁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12.
任佩 《云南档案》2014,(12):31-34
<正>说到土司,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当年,我有幸阅读了这部广受好评、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佳作,深深为书中描述的四川阿坝地区麦氏土司家族的恩怨情仇所吸引,在我对土司历史文化陌生而模糊的意象中渐次产生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同时也对我国土司制度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事实上,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地云南,土司的产生同样由来已久。我们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滇之  相似文献   

13.
据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香港《大公报》报道:滇西南两土司罕裕卿等抵大理,将来渝展觐并献金 [大理 15 日发专 电]继杨文炳 土司之后 ,耿马土司 罕裕 卿 、孟 定 土司 罕 万 贤 亦 来大 理 ,将 赴 渝 晋谒中枢当局致敬。并合并献金 100 万元。一行十余人,一部 将投考军 校。按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唐崖土司文化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但其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传播中存在不足,鉴于此本论文从开发数字产品、搭建互动平台和借助虚拟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唐崖土司文化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使其与现代传播技术相融合,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正>漫长的土司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它在梁河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时代风雨的洗刷,这印迹将会慢慢消失,也许再过若干年,便会消失殆尽,后来者犹如听古了。然而,南甸宣抚司署这座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却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一本不写字的史书,亦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抢救"是责无旁贷,"传史"更是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6.
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记录了滇西抗战时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土司积极投入对日作战,体现了边疆民族对统一民族国家认同的意识。本文以保山市及周边县城为例的相关档案典藏机构的调查结果为核心,全面呈现档案机构对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的研究现状,通过剖析原因提出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整理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兰台世界》2021,(3):156-158
赵尔巽等修撰的《清史稿·贵州土司传》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是了解和研究贵州土司的专篇文献。然因书出众人,成文仓促,难免疏漏讹误。虽学者一再校对出大量舛误,然尚有遗漏失校处。现就新发现的六则舛误进行补校,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北档案》2008,(4):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309年(元至大二年)。共1件,保存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元朝第七任帝师桑结贝代表元朝皇帝将德格、白玉沿金沙江两岸的百姓、土地等分封给当地一个叫塔巴贝的人。并要求塔巴贝管理和爱护好当地百姓一事。该文献全部为藏文。该藏文封文为手写藏文珠匝体形式,属稀世珍品。对研究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蒙藏关系和土司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元代文书制度的重要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9.
《云南档案》2013,(12):23-23
维西叶枝三江土司衙署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城北86公里的叶枝镇,为历代纳西族世袭土司王氏官邸。官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光绪年问渐成规模,建筑融合了纳西族与白族民居风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嘉禄承袭世职,此时的叶枝三江土司衙署达到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吴泽 《云南档案》2006,(2):19-19
以耿马县档案馆收藏的傣文档案为基础,由耿马县原县志办主任杨铸老师翻译整理的《耿马土司历史译稿》,在该自治县成立五十年周年之际编印出版,这是一本研究傣族土司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