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韩少功曾因首倡“寻根文学”而引人注目。90年代以来,韩少功从对文学的寻根转而进到对民族精神的寻根,并以其严肃的创作与大胆的创新再度成为评论界关注的对象。本文主要从对民族语言的认同与自信的角度出发,肯定韩少功的种种努力对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民族文学独立性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志刚 《小读者》2012,(1):32-33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支虎虎生威的“文学湘军”.韩少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成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与主将。1986年。韩少功南下海南,先后主持中国最具理想情怀的纪实杂志《海南纪实》和最具先锋气质的文化刊物《天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韩少功、李杭育等为代表的一批知青作家开始将“文化寻根”作为创作的思想旗帜,把目光投向民族传统文化,以他们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积淀的民间生活体验为基础,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学作品,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寻根文学潮流。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寻根文学的发生、发展、衰落与这些知青作家的倡导、创作以及后期所遭遇的困境息息相关,而这一切给整个新时期的文学进程留下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新时期文学前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相比较而言,奇峰突起于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唯一能在文学视角和文学思维方式的探索方面由作家们自己树起鲜亮的理论旗帜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的首倡者韩少功在他那篇被称为“寻根派宣言”的文  相似文献   

6.
月夜     
<正>导读: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思想者。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作家之一,韩少功一直保持着一种激扬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敢于承担的先锋精神。从最初的文化寻根到当下的精神寻根,他用笔下的文字进行着一场场果决的精神拯救。近年来,韩少功写  相似文献   

7.
"寻根热"之后,寻根文学继续发展,从批判传统到认可传统,再将视线转移至边缘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本文将以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为例,从对文化的边缘文化描写中看"后寻根文学"作者对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社会的反思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 《初中生》2011,(14):10-12
[顶级亮相]"寻根文学"的倡导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支虎虎生威的"文学湘军",韩少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韩少功、王安忆、扎西达娃等在"寻根文学"的创作中,从"文化批判"与"文化构建"这两个向度出发,用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与尺度对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表现,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采用的是现代派的象征主义艺术模式以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不仅是各个民族国家的化策略应对问题,而且还是保持和体现民族性特征的问题。民族学的创建首先依托于民族化身份的认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寻根学是在民族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借鉴外来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取得成功的。比较研究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韩少功、郑万隆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以"文化寻根"作为创作的思想旗帜,以去政治化和去文人化的话语方式,将目光投向民间日常的经验世界,投向民族传统文化。旨在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和现实,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精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从创作的发生到观念的自觉再到形成潮流并达至高潮,几乎只在三四年间,但它对整个新时期文学创作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韩少功的《爸爸爸》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历来是评论的焦点,从作品的主题、精神内涵、文化寄托,到近年来针对《马桥词典》和《暗示》的文体争论,评论的文章非常之多,可是却很少有一篇是单独分析其作品的人物的。本文从韩少功的小说出发,分析具有韩少功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坚忍却不美好,究其原因,自然少不了湘楚文化的影响和作者创作态度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雪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17.
不了解乡村,就很难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乡村化的寻根文学很能体现中国情韵。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小说中又具有诸多作家贯注的主观意绪和现代色彩。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作为考察对象,从传统生命荚学角度思考了寻根文学在回归传统生命美学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新传统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评论界评论不一,褒贬参半,更有甚者,还有学者因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而被韩少功告上法庭。文章在对《马桥词典》充满魔力的语言世界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文学的寻根,始终贯穿在韩少功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