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图形概念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逐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三角形概念?如何深化学生对底和高对应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画指定底对应的高?这些是教师较为困惑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一种“两全”“一主动”的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制定素质教育目标这是本课教学的依据和归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可从四个方面去制定。(一)思想品德素质。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学习邱少云严格遵守革命纪律,舍己为公的高尚品德以及他高度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二)文化科学素质。1.学会本课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取得较好效果。首先,让每个学生课前自制两个完全一样的纸板三角形,上课时按教材图例师生共同演示,有的学  相似文献   

4.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直观的感知,学生很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时先找两个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地球的轨道,让甲同学站在圆圈的中心扮作“太阳”,再叫乙同学站在圈上扮作“地  相似文献   

5.
张向阳 《师道》2003,(12):28-29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课标的精神,是值得探索的。开始,我在备课时特意改变了五环节的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进行改革的尝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又一次完全打破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使我遭遇到了一连串的奇境。遭遇到与教学设计不符的困境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孩子们说,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其实,孩子们还没有学习圆的知识,但我是不能否认孩子的。我本想出示一长方体让孩子们来比较一下,这是不是长方形,使孩子们在比较中对立体图形有个直观…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的认识》是第二阶段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初步认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抽象概括三角形的意义,认识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教材首先借助图形直观,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几何形体打下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上了一节“生活中的比”的研究课.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只知道比高矮、比轻重等这样的“比”,但这里的“比”不是本课所学的“比”.如何让学生感受“比”的必要性和价值呢?笔者设计“调制糖水”的教学情境,在六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尝试.在两次教学中,“调制糖水”这一教学片断得到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一“篇上档次”的教案,我翻阅了好多教学杂志,精心设计如何情境导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预约精彩,如何让结尾与众不同……一直忙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为了上一节真实的课,为了让学生拥有好奇,我仅仅让学生把书后的几个平面图形剪下来,没有让学生预习,自己也没有到别的班彩排。等到我上课时才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简单,教学效果并不像我预料的那样成功。当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动手操作时,全班没有一个发现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充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相似文献   

10.
郁辉 《甘肃教育》2002,(7):66-6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当和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我创设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过去已学过的一些图形形状不同的教学情境作为导入,由此设计了一幅美丽的街景动画:画面中主要有交通警察的路口遮阳伞,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路标、三角形屋顶、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一老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本人听后深有感触。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表中七个三角形的角,然后根据三角形三个角的特征填写表,表填写好之后,让学生根据表中每个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的个数把这些三角形分类,最后归纳出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根据自身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闪烁”引导思维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制成“闪烁”状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给三种三角形起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其教学的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活动,使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地感知和体验,经历猜想、探索、验证的过程,进而发现“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一规律。课堂教学流程虽然大抵如此,但具体操作及如何正确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中的角色作用,合理施用“收”与“放”的教学策略并非易事。下面,笔者结合此课的两次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苏万兴 《山东教育》2005,(10):22-23
《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在台湾的蝴蝶谷翩翩起舞的奇异景色。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丽景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三读”,落实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秋姑娘的信》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篇科普知识童话。如何以“信”为主要线索,通过读,带领学生人情入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培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 ,能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主动地开展认知性的探索活动。对于这点 ,我在观摩全区第四届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时感受颇深。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 ,教师事先做好了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 ,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 ,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 ;…  相似文献   

17.
《月亮湾》是苏教版教材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我”的家乡月亮湾是如何的美,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下面记录的是本课的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1](让学生先看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月亮湾的印象) 师:月亮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应研究如何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认真地学,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学,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探索的学习情境,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既增长知识才干,又丰富精神生活。教学内容新奇有趣,形式生动活泼,方法灵活多变,吸引学生参与,唤起学生创造,激发学生探索,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怡情炼志的目的。 一、导入阶段 通过以旧带新,引出探索材料。上课一开始,通过计算机动画显示各种角,复习锐角、钝角、直角及角的边、边的顶点等概念。紧接着在角的两条边上取一定长度,得到两条线段,再把两条线段连接起来,让学生注意慢慢把口封闭,形成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三角形”后,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索阶段 教师分层次向学生提出探索目标和问题,创设探索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知识从实例引进,问题从实际提出。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计算机及时显示出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等直观图形,提出这些物体  相似文献   

19.
曹志国 《广西教育》2014,(1):66-66,6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课,学生初步运用“等积变形”的策略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本课的教学又是后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的基础,因此,该课一直是较为“热门”的公开课之一。相近的教学流程、相似的操作转化、相同的巩固练习,听多了,给人以倦怠之感。最近,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对本课的别样演绎,他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内在思维,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注重数学的理性分析,彰显数学思想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层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理解了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