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的认识,24时记时法等,与通用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运用年历卡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时间观念。如: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上一年有几个月?大月、小月及二月份各有多少天?并在年历上找出儿童节是星期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十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计算出平年、润年各多少天。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二是归纳整理出所学过的时间单位表,把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整理成一览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新  相似文献   

2.
在“数的整除”复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数中1、2、4等几个较为特殊的数的认识,我设计了制作“数学名片”这一学习活动。 制作前,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认识的自然数中,哪些数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学生互议,得出下面一些数: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几个四年级的学生家长问我试卷上的一道判断题:“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学生在括号里填“√”,为什么教师给判错?教师回答说:“习惯上规定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这样一年只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了。”平时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么说的。事后想一想,这样的解释显然有点牵强了。于是,我又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想讨个说法。2004年的人教版教材在这一内容上均无一处提到“大月”“小月”这两个名词。2005年的苏教版教材同样内容上有这样一段话:“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4年的新世纪版教材上有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校开展了“一课二教”的教研活动 ,这次是由五年级一班的刘老师和五年级三班的张老师分别执教《鲸》这课。在教研会上 ,这2节课引起了较大争议 ,现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鲸》教学设计A ,刘老师执教1 填一填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具体数字写出了鲸很大 ,刘老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有关数量词 ,然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将数字填在括号中。2 说一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 ,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 ,将这一段话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转述给同学听。3 比一比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鲸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的一般做法是:由熟悉的节日引入课题,观察年历让学生回答已经设计好的问题,如: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天数的特点等。教师由此做总结,出示月份歌,大家读读背背……这样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的确可以让认真听讲的学生学到年、月、  相似文献   

6.
西师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了“年、月、日”的知识。新课程在编排上与原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用公历年份除以4(或400)来判断平年和闰年。但教学目标却把知道一年中各月份的天数(关键是2月份)以及平年、闰年的概念和天数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听了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开课,关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把握方面觉得有话要说.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到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第一次建构体积计算的方法,除了需要对体积概念的形成作复习,还要使学生参与到计算方法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实际上最理想的、最高效的莫过于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关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这一要点的"再创造"的过程中来,实现了学生的"再创造",也即实现了完美的建构.课堂上,教师作好了相关准备,在进入学生实验前,教师安排了5个实验步骤:①摆一摆: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些长方体.②说一说:一排摆几个,长是几厘米?一层摆几排,宽是几厘米?一共摆几层,高是几厘米?③填一填:在下表中填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相似文献   

8.
田启洪 《贵州教育》2011,(22):47-47
前段时间,受学校安排,我上了一节“年、月、日”(第一课时)观摩课。“年、月、日”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编排上,先根据国庆节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将要认识的年、月、日这个时间单位,接着通过对2003年这一平年年历的观察,认识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拳头儿歌帮助学生记住每月的天数,最后通过“做一做”观察今年的年历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练习课中,引导学生把有联系的各知识点梳理归纳,使之网络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现以“年、月、日”的练习课设计为例,介绍一种练习课的基本结构。一、回顾知识点,深化理解概念。设计练习课时,教师对知识块中的各知识点应心中有数,以便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时,要有选择地对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引导学生在回顾和运用中,加深理解,为形成知识网络系统作铺垫。就“年、月、日”而言,教师可在开始时说:“我们已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完成以下四个练习题:(1)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分别是多少天?(2)哪些月份是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有一个什么月?(3)一年有多少天?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评教活动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理解“学生评教”是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和自身的一项权利。一些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抱无所谓态度,对各种量表调查工作胡乱填写,似是而非的答案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没有系统的认识,对其教学质量无法做出判断;另一些学生害怕得罪任课教师,不敢如实填写,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实验教材中的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本课的教学 ,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 ,然后猜测 ,进而验证结论 ,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 ,教给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方法策略 :实践———猜测———验证。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实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实践活动 (激趣、引入概率现象 )   1 活动一①说一说 :出示“守株待兔”画面。“这幅图说的是什么成语故事 ?这个种田人守到兔子了吗 ?”问题 :从数学的角度看 ,兔子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2.
《磁铁的力量》一课是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磁”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由“跳舞的曲别针”游戏导入,设计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哪种情况吸得多?”和“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强?”“磁铁的指向”4个探究活动和“巧取曲别针”的拓展活动。其中活动1是通过用实验区分哪类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够吸铁的性质;活动2通过实验和定量观测,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活动3通过实验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初步结论、验证结论、记录、交流等过程,使学生对磁极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磁极是磁铁中吸引力最…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中;应将听、想、看与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听一听,说一说。 例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所学校学习?是几年级的学生?你有几个好朋友?”或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先要求学生听一句答一句,再连起来说一说。这种听说训练可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读教材     
1.读出教材的新意要能够把教材上的“例证”与课改、课标中的“理念”对上号,读懂教材中哪些课文、哪些环节、哪些地方体现了新理念。青岛版科学教材(下同)是怎样体现这种理念的呢?“活动准备”是学生自己的准备活动,“活动过程”是学生自己的过程活动,“自由活动”是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拓展活动;教材中学生的研究活动大都是几个人在一起的共同协作,看不到“孤军奋战”式的研究活动,凡是需要合作的地方,编者都“安排”学生合作了;探究是教材的一个最为基础性的特点,只要一翻开书,探究的气息便扑面而来。2.读出“留…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隐藏着作者或是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学生借助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演一演”这些“可视化”途径,再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并带动其他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秋季开始,新会市首次试用新课程教材,我们三年级的教材也有较大的改动。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我细心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和特点,观摩深圳南山区等地的试验课,注重贯彻课标的新理念,发掘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有趣。一、重视创设情境在语文课内,我注重情景的再现,用语言用图片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仿佛亲临其境,受到熏陶。当我教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波涛汹涌”,理解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景色奇异”,我先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实际经验,让见过大海翻风浪的学生说一说海面波涛…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教具和学具,而且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所以,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技能。教学生学会填充地图是一个重要手段。填充图大部分空格很小,只适宜用自动铅笔填写,也便于修改错误。具体做法可坚持“五要”、“五不”: (一)要教学读懂填图题目,不要盲目乱填;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帆船航模大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学生简明的对话,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探究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刮风的现象、观测风和风是怎样形成的三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本课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室外探究。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起,9月10日被法定为中国教师的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国特有的文字上,就能够得到印证。在教师佳节之际,说一说“教”“师”这些字应该是很有兴味和意义的。请看——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除法”安排了“分苹果”以及相应的“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和一个综合练习。教材的编排在以下几方面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及要求。1.为学生创设“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