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得上精品?新华社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根据多年评审经验确定了四条标准:主题重大,时效性强,写作精心,社会效益好。从这些标准来看,新闻精品的产生,离不开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地努力,这种努力也就是观察、思考、创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4.
吴茗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37-37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高级编辑潘重宇同志的著作《新闻精品写作艺术》,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潘重宇同志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位老兵,几十年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乐于深入,勤于思考,采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退休后又将自己长期积淀下来的关于新闻规律的思维成果形诸文字,该书可以说是作者数十年来不倦思维的结晶。这本近20万字的著作,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分析透彻、针对性强、实用性好,堪称一部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和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文选德分别为该书作序。《新闻精品写作艺术》出版发行@吴…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采编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投入炽热的情感,最终实现让评论立起来、活起来的质感。质感,也正是追求卓越、塑造品牌的底气和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6.
7.
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犹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篇章结构、体风格、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各个写作环节的轴心。同一个题材,听取相同的介绍,掌握相等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欧泽纯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8)
湖南省广播电视学会高级编辑潘重宇同志的学著《新闻精品写作艺术》 ,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全面总结新闻创优经验和探索新闻精品写作艺术的书 ,它有如下特色 :视野开阔 ,全书十八章 ,既囊括了人们熟悉的新闻基本要素 ,还涉足了过去人们较少涉及的一些领域 ,拓宽了新闻写作新路子 ;视角新颖 ,跳出了传统新闻写作的圈子 ,把新闻写作视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充分利用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 ,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分析透彻 ,不但讲出一条质量高的新闻高在哪里 ,一条质量差的新闻差在何处 ,而且讲出了新闻质量之所以高低不等的原因 ;…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遇到的被摄对象除了静物是相对的不动之外,大量的人和事物都处在或明或隐的运动状态之中,新闻摄影的任务也就是让运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作瞬间的定格,让读者从这种定格中了解事件的内涵、人的精神境界。这定格的瞬间画面, 相似文献
10.
如何采写出新闻精品?有什么规律可循?读罢刘保全编著的《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茅塞顿开。
信息时代,备种通讯工具层出不穷。记者的装备俨然已经“鸟枪换炮”,从原先的一只笔一本笔记,到录音笔、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等,可谓装备精良。但现在少数记者不愿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只是盯着某酒店某大厦有什么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展销会上、洽谈会上拿个通稿,稍加改写便刊出播出,这样的新闻当然百文一面,千篇一律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长期以来,在新闻作品与记者情感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去体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如何的定位?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我对这个命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联系我采写的被多家报刊转载的作品《没有硝烟的沂蒙山保卫战》来分析,更有着深切的体会。首先,我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倾注记者的情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数被视为经典名篇的新闻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记者的各种情感。从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丈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解读——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情感信息中的"情感",既不同于日常所说的那种非科学概念的情感,又不同于心理学意义与伦理学意义的情感,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在诸多方面也相异于其他情感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