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已经成了新闻界的共同追求和热切呼唤,“精品年”、“精品月”活动此伏彼起,鼓励出精品的各项措施频频出台,精品力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成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实践表明,精品是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志,多出精品,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战胜平庸,摆脱浅薄,才能深刻厚重,生动引人,产生人们所期待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将求精品之志化为出精品之行,不断地向社会、向时代、向受众奉献新闻精品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涉深水…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得上精品?新华社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根据多年评审经验确定了四条标准:主题重大,时效性强,写作精心,社会效益好。从这些标准来看,新闻精品的产生,离不开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地努力,这种努力也就是观察、思考、创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高级编辑潘重宇同志的著作《新闻精品写作艺术》,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潘重宇同志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位老兵,几十年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乐于深入,勤于思考,采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退休后又将自己长期积淀下来的关于新闻规律的思维成果形诸文字,该书可以说是作者数十年来不倦思维的结晶。这本近20万字的著作,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分析透彻、针对性强、实用性好,堪称一部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和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文选德分别为该书作序。《新闻精品写作艺术》出版发行@吴…  相似文献   

5.
事物变动的信息,社会生活中为人所需的、有价值的、最新发生或正在出现的事物或事件就是新闻。它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采编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投入炽热的情感,最终实现让评论立起来、活起来的质感。质感,也正是追求卓越、塑造品牌的底气和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7.
陈金松 《新闻导刊》2004,(6):26-27,37
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犹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篇章结构、体风格、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各个写作环节的轴心。同一个题材,听取相同的介绍,掌握相等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广播电视学会高级编辑潘重宇同志的学著《新闻精品写作艺术》 ,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全面总结新闻创优经验和探索新闻精品写作艺术的书 ,它有如下特色 :视野开阔 ,全书十八章 ,既囊括了人们熟悉的新闻基本要素 ,还涉足了过去人们较少涉及的一些领域 ,拓宽了新闻写作新路子 ;视角新颖 ,跳出了传统新闻写作的圈子 ,把新闻写作视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充分利用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 ,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分析透彻 ,不但讲出一条质量高的新闻高在哪里 ,一条质量差的新闻差在何处 ,而且讲出了新闻质量之所以高低不等的原因 ;…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采访中,我们遇到的被摄对象除了静物是相对的不动之外,大量的人和事物都处在或明或隐的运动状态之中,新闻摄影的任务也就是让运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作瞬间的定格,让读者从这种定格中了解事件的内涵、人的精神境界。这定格的瞬间画面,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采写出新闻精品?有什么规律可循?读罢刘保全编著的《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茅塞顿开。 信息时代,备种通讯工具层出不穷。记者的装备俨然已经“鸟枪换炮”,从原先的一只笔一本笔记,到录音笔、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等,可谓装备精良。但现在少数记者不愿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只是盯着某酒店某大厦有什么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展销会上、洽谈会上拿个通稿,稍加改写便刊出播出,这样的新闻当然百文一面,千篇一律了,  相似文献   

12.
冯放 《中国广播》2005,(10):30-31
在新闻节目改革的进程中,有领导提出应该建立新闻平台。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着多角度、多侧面。一般说来,新闻的写作既可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工作角度、生活角度、领导角度、群众角度、经验角度、问题角度、现实角度、历史角度等多个角度着手,又可从正面、反面、侧面、前面、后面、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多个方面下笔。在这些角度和方面中,有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有的反映的只是非本质和非主流的东西。而能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15.
电视的普及对传统的信息和文化传播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电视传媒以其快捷的速度跨越时空及时传播信息,以绚丽的色彩画面和同步的声响构成强烈的动感,极大地满足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和好动的天性。当代少年儿童对富于动感且有声有色的电视画面更为喜闻乐见,童年时期安安静静阅读童话故事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嘻嘻哈哈观看卡通动画片的现场所替代。比起书本里静态的王子和公主,他们对动画片中蹦蹦跳跳的动物主人公更为熟悉和喜爱。这种接受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对当代…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新闻作品与记者情感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去体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如何的定位?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我对这个命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联系我采写的被多家报刊转载的作品《没有硝烟的沂蒙山保卫战》来分析,更有着深切的体会。首先,我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倾注记者的情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数被视为经典名篇的新闻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记者的各种情感。从  相似文献   

17.
陈骊 《新闻世界》2012,(8):238-239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丈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很容易贬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到了明天就成了银子,冉到后天可能就成了垃圾”,可见新闻掉价之快。但这也仅是对一般的新闻作品而言,而精品级的新闻作品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解读——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文 《今传媒》2007,(4):15-16
新闻情感信息中的"情感",既不同于日常所说的那种非科学概念的情感,又不同于心理学意义与伦理学意义的情感,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在诸多方面也相异于其他情感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