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鲁迅直接开创的20年代乡土小说多方面地展现了广大乡村在社会特型与文化特型时期的全部沧桑、苦难和想象:一方面,它体现为对惨淡的乡村人生模式的全面观照;另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美丽的乡村人情图景的漫长告别——两者的互动及其初合,终于启动了乡土中国缓慢、沉重而又执著的现代化征程。  相似文献   

2.
《乡村人类学》一书之于人类学学者,好比星辰之于迷路的人。它不仅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例数了审视乡村社会的研究方法。该书遵循了人类学“以人为本,回归到人”的理念。从宏观上看,它为乡村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视野,把中国乡村社会视为一个整体,使得人类学者对乡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微观上看,它将中国乡村分为几个元素,详尽地透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发展和未来归属,为人类学学者的乡村社会分析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育曾被视为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教育方式的不二法门,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是否合乎学习心理学的规律,启发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教育者不应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记背,应在学生有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感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乡村现代化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造的重大内容。以梁漱石为代表的乡村现代化实践者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本土化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本土资源,“乡村建设”以及“乡村自治”和“乡村教育”等试验,都力图在传统乡村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本土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改良推动乡村建设。其《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从乡村建设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的功能、性质以及特殊性问题,以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乡村教育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当时乡村教育运动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些观点和实践仍然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首次系统地比较了晏阳初、温铁军乡村文化教育思想,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对理性认识晏阳初、温铁军乡村文化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发意义,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孟子"乐"、"性"理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孟子看来,乐歌的创制乃是人的内在情感不能自已的宣泄,它内在于人性,植根于人的生命,是人性的高扬,是生命的扩张,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显现。这样的思想不仅在q-国文论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直到今天对于我们有关文学属性的理解也仍是大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悟式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翔 《教育科学》2004,20(4):24-25
“体悟式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自身的设计特点,体现了一系列信息时代教育创新的原理。“体悟式教学”对基础教育相关问题的讨论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贻琦的“教授治校”理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对当时的清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其管理学文化意蕴在于:它是大学组织文化特征的理性反映,体现是学术治校的理念,其目的在于发挥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作用,其本质是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思想。“教授治校”在大学职能日趋复杂的当今虽遭质疑,但其所蕴含的精神对今天大学的管理是有启发意义的,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包括教授在内在的所有教师主体积极作用,梅贻琦“教授治校”的理念是值得当今大学管理者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民国时期尤甚。乡村建设风起云涌,梁漱溟也开始了以创造新文化、重建社会新组织、以农促工、发挥以农民与知识分子互动为内容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同时其思想对我们现在处理农村及农村教育问题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人类学》一书之于人类学学者,好比星辰之于迷路的人。它不仅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例数了审视乡村社会的研究方法。该书遵循了人类学"以人为本,回归到人"的理念。从宏观上看,它为乡村人类学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视野,把中国乡村社会视为一个整体,使得人类学者对乡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微观上看,它将中国乡村分为几个元素,详尽地透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发展和未来归属,为人类学学者的乡村社会分析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吉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66-69,76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中与普通村民相区别的一个特殊群体。凭借其掌握的优势资源,乡村精英在贯彻村民自治这一新的村治规则的过程中的行为对普通村民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他们也比普通村民表现的更为积极。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也是乡村民主建设的重要体现,参与村民选举是乡村精英参与村民自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为我们考察乡村社会的建设路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始终存在着庞大的乡村人口,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乡村的现代化,中国问题本质上就是乡村问题。所以,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刊编发这组“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笔谈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对此问题的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13.
一份可资借鉴的遗产──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历史上,曾被认定为“反动”和“封建”的活动而遭到多次批判。事实上,若结合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改良主义,它尽管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但它所提出的某些主张,及其在乡村建设实验中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诸如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改良农业的提倡,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强调,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阐述等,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推动了乡村加速脱贫攻坚的步伐。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市S村为例,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一贯 《江西教育》2002,(21):20-21
有人把新课程教材改革的新理念,高度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和“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充分体现了旨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重文本(教材)而又超文本的语文课程新理念,同时也确立了“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内涵十分丰富,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能够尽可能满足不…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乡村是我国现代乡村治理发展的要求,是后农业时代乡村治理的追求目标。构建和谐乡村的过程是乡村治理组织不断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农民反作用于乡村治理的过程。在和谐乡村的构建中,农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进而形成全体农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平和局面,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漫谈"版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画作为造型表现艺术手段,除了具备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共有的最基本的机制和约束之外,更具有它自身独有的特殊机制和规律,其中的大部分与“教育”功能有关。日本中小教学对版画“教育”功能的重视,对我们“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兴起,是在五四民主主义社会思潮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问题小说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鲁迅乡土小说直接启发和影响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作家内心情感需求的结果。20年代乡土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中国乡村社会宗法制的基本形态和乡村人民的生存状况,确立了乡村文化和风俗人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对30—40年代乡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必须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优越性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它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为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指导下,洛阳市栾川县政府部门应采取加强引导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特色培育和文化品位,提升服务品质等措施以促进栾川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