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4,22(7):804-806,811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的基本过程,讨论了网络交流作为科学交流模式的必要前提及网络交流对传统交流角色的冲击,认为整个科学交流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实现网上科学交流的社会化和普遍化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公众理解科学”是近十年来在科学普及深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95公众理解科学国际会议于去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讨论了开展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和规律,交流了各国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科学  相似文献   

3.
了解公众关于科学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对于推动科学教育改革以及促进公众和科学共同体的相互理解,都非常重要且有价值。本研究以一项有代表性的科普文化活动——上海科普大讲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互动交流环节中的观众提问,以了解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结果发现,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家对话的愿望,更多的是出于对科学本身的兴趣;公众想从科学家那里获取的知识,以信息型知识为主,同时解释型和验证型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重;公众问题的来源包括不确定知识、讲座内容、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观众所提问题的目的、性质与来源存在差异等等。最后,对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博客作为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管理系统,为加强科学家同行之间的交流,拉近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促进公众科学的建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搭建了平台。解读科学博客的传播模式,探讨科学博客传播中的问题,对于科学博客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1,(13):50-51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9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6.
科教大事     
《科学中国人》2010,(11):76-77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1,(6):62-63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一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8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21):34-34
首都科学讲堂内容介绍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00多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资本是科学教育领域的学者们提出的学术概念,从社会不平等的视角关注青少年科学参与不足的问题。我们梳理了科学资本的概念演变过程,明确了科学资本的研究工具属性,并从科学传播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科学资本的广义内涵,提出了面向一般公众的测量体系。科学资本这一概念体系兼容科学社会学和实证传播科学两种研究取向,以实证方式关注了科学资源分布不均与公众科学参与不平等的问题,为分众科学传播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贝尔纳从社会和历史的视角,特别强调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建制化特征,构造了一个现代建制化科学在社会系统中的三角结构体系,即:科学家、恩主(政治主体)、群众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体系。这一结构符合历史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为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奠定了基础,堪称“科学民主调控”的先驱。贝尔纳从调节科学的利益分配、规范政治主体和科学主体的行为等方面,对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控制进行了论述。同时特别强调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的教育实践途径。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科学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科技政策的制定主体正朝着公众为主体的方向演化,确保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传播研究:疆域的扩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变化,科技传播改变了其过去的传统社会角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功能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科技传播本身的这些新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科技传播研究的范围,适时扩展其研究领域并为它建立一个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科体系。作者认为,这样的学科体系应该包括科技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宏观问题研究、微观问题研究三个基本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中国科学院院刊》为例,阐述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实践,助推我国该类刊物参与对外传播体系构建的进程。【方法】 通过梳理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发展、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及政策,分析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对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体系的意义与路径。【结果】 目前国际影响力较高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经验对中文科技智库期刊有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国际传播实践进一步证明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恰逢其时且有据可依。【结论】 中国科技以英文期刊为承载传播于世界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必然步骤,而中国科技以中文期刊为承载被世界认可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内容与平台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刊》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的分析与阐述,为我国中文科技智库期刊的国际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的发展,学术文献在SNS上开始广泛传播,也促进了科学家在SNS上进行学术交流,这对学术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术文献在SNS传播是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和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非正式科学传播”在SNS平台上的延展。本文对30290篇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WoS文献数据和Altmetrics.com平台Twitter转载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计量及比较分析,对学术文献SNS交流活动进行解读。研究发现,第一,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弱,并且Altmetrics主要受到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影响;第二,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偏好于非正式科学传播,是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科普”科学传播模式;第三,社交网络平台的交流存在时空特征,在交流时间上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交流地域上也具有较高的国家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效科技传播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郁冰 《软科学》2003,17(3):5-9
建立高效科技传播系统,提高科技传播的质量,是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率的最重要潜力之一。为了保证新的科学成就最快地被生产出来,为了保证新知识及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高效率的科技传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依据,对建立一个适应且能促进科技发展的高效科技传播体系作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预印本平台从诞生伊始便被学界赋予了对抗学术垄断,实现学术自由的重要使命,其在发展的流变中逐步确立了“去中心化”的科学交流体系。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结合传播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探析了预印本平台对科学交流体系的影响。研究认为,预印本平台弥合了科学交流的时滞鸿沟,打造了符合学术共同体共享愿景的信息空间,但其过度开放可能引发科学交流的信任裂痕,产生新的数字鸿沟。未来,预印本平台需调和即时性与信息质控,资本化与科学公共性,资源整合与期刊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科学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生活中,现代科技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紧密相联,而二者的交融本身又萌发、推进生活产生了新内容。科学创意不需要、也需要传播;科学创意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科学创意传播有助于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7.
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日益成为科学交流的新趋势.美国、英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与研究机构都就科学数据开放获取问题,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与管理机制,并在政策指导下广泛推行相关服务与实践.其政策举措主要围绕科学数据交流渠道各环节,集中体现在数据开放资助、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合法保护、数据保存以及数据共享利用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载体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过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卿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5(2):95-98,114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lots of new characte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per-based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sertates 4 of these characters, that is, shorten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quickening of communication speed and increasing of information quantity; virtu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weakening of the door-keep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科学论文是科学交流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科学论文数量的激增给科研人员的有效科学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旨在从提高科研人员阅读效率的角度构建符合科研人员阅读需求的科学论文呈现模式,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科学交流效率。【方法/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基于前人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科学论文的体裁分析研究成果,提出了面向实验型科学论文的通用体裁结构,然后以化学领域的科学论文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验证了该体裁结构的学科适用性。最后,根据该体裁结构设计了科学论文体裁结构的呈现模式,并采用用户测评法评估了该呈现模式的的可用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呈现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总阅读时间,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及用户的主观满意度。【创新/局限】本研究从读者阅读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论文内容呈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