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语云“沉默是金”。确实,父母在家教过程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沉默用于暗示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暗  相似文献   

2.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如果父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便能对孩子传递出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沉默用于暗示。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没有成熟喜欢模仿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以暗示,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之效。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园长要经常和教职工进行个别谈话。但是,谈话的双方真的会有诚挚的感情交流吗?如果园长在谈话中忽略了某些应注意的细节,就会成为与教职工沟通的障碍,使谈话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园长和教职工谈话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情绪。园长与教职工谈话时应随时注意控制情绪,过度高兴和过度气愤都会影响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要尽可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相互沟通,才能保证谈话效果。2.善于询问与倾听。园长在与教职工的谈话中,发现对方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时,可用询问的方法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当某一问题连续几个孩子都不能正确作答时,就容易使课堂气氛陷入低调,因而要及时扭转,不然就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活跃性而影响教学效果。●控制情绪,注意自身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当提问的某一问题连续几个孩子都不能正确作答让自己始料未及时,有的教师往往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动作慌乱,不知该怎么将教学进行下去。受教师这种负面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也会产生紧张感,要么重复前面的回答,要么闭口不答,怕万一说错会受到老师的责怪。这时,教师首先应稳定自己的情绪,要充分利用积极的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如安详的神态、鼓励的目光、亲切的表…  相似文献   

5.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往往说不了几句,孩子就表现得一脸不耐烦,或别过脸去,或返回自己的房间。这显示了亲子之间尚未能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情感反应。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应该有正向的目的,例如提供知识信息、解决疑难、说故事、分享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父母如果能表现友善,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沉默”也是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冲突的语言伤害,更能  相似文献   

6.
思之 《家长》2012,(12):30-31
你确实需要孩子认真听你说,所以你必须仔细地考虑该如何把你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你是不是发现,孩子的耳朵可真灵敏,每次你和别人的私密谈话,他都会听到,甚至还会记住。相反,每次你真的需要他认真听你谈话时,他的耳朵好像又不那么管用了。你是不是常常抱怨:"哎,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说了也不听,不说又不行。"  相似文献   

7.
家长工作中教师时常会由于没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技巧,不注意谈话方式,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那么,应如何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益呢?一、分析谈话对象特点,做到因人施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脾气性格、文化素养、工作环境各个相同的家长,他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也不同,如果教师总是套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谈话方式,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和家长谈话,特别是在家访中,应首先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家长,根据家长的年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  相似文献   

8.
所有的孩子都会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了解哪些是行为界线以及当他超越行为界线时,父母会怎样对待的一个途径。一岁的孩子就会通过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来获得这种经验。孩子正是从惹人生气开始了解你控制他的能力,了解周围世界的。许多父母自找麻烦,对孩子的活动规定了许多禁令。孩子要不违背这些禁令,只有原地不动。这反而引起了孩子的招惹行为。  相似文献   

9.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10.
第13招给予孩子恰当的爱。无论孩子多么淘气,都要使他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被父母接受的。家庭应该成为爱和可依赖的港湾。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即使没有打扫房间、学习成绩不太好等,父母仍然爱他。作为父母,想要表达爱又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善于发现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并把自己的希望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11.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客人面前懂礼貌,守规矩,并能得到客人的称赞。但往往很多事情常常把父母弄得很尴尬:如在饭桌上,孩子突然伸手端过对面的那盘红烧肉,旁若无人地大吃起来;当父母与客人谈话时,孩子不断地插嘴,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当与客人道别时,孩子却怎么也不走,甚至大哭大闹……这些有失体面的举止,均是孩子不礼貌的表现,往往使父母十分恼火,冲动时还会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个工具,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愿望、想法、需要等等,熟练地使用语言是与人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孩子不是一开始就会使用语言的,他是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地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父母是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任”教师。通常孩子在1岁左右说第一个字,但语言的学习早在1岁以前就已经开始。孩子必须在人类的语言世界中有相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才能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图。因此,如果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不足,则其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阻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来学习语言呢?第一,提供…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清语言发展迟缓是所有精神发育迟缓幼儿最明显的表现之一。这些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自我表现能力也差。幼儿与父母相互谈话的机会少,他们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影响。幼儿语言发展与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密切关系。父母平时应抽空多和孩子进行交谈,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精神愉快,情绪稳定,语言能力也必然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亲子交往是指孩子和其家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也就是孩子与其家人之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反馈的过程。她是帮助幼儿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完成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家庭却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亲子间的交往,交往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存在讨好、指责、无助和过分理性四种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指责求疵的多、鼓励宽容的少,以完人和自己心目中制定的标准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较大心理压力,使孩子缺乏成就感,甚至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5.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调理身心的过程。当父母带着觉知能尽力处理好与自己内在或冲突或矛盾的关系时,自己内在的力量也就会慢慢地强大起来。此时,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情绪,觉察到孩子的需要,真正地接纳孩子。当爱在彼此间流动时,亲子就会慢慢成长,逐渐强大。  相似文献   

16.
程征 《学前教育》2021,(7):18-18
孩子出现插嘴的现象有时让人感到烦恼,面对这一情况先不要急着“贴标签”,我们要重新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心回应孩子。在工作中,我观察到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出现。情况一:渴望得到关注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感比较强,渴望父母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如果父母因为与他人交谈,注意力没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本能想让父母重新关注自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尊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18.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到头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事皆备于我。2当他口出狂言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就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会把人气死。3避免批评孩子,免得孩子觉得内疚。这样,将来他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就会感到全世界都与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4把他随手乱丢的东西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长大后…  相似文献   

19.
俞群 《家庭教育》2004,(11B):38-39
对于爱探索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多选购可拆拼的玩具,以更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对于探索兴趣较少的孩子,父母也应有意识购买一些可拆拼玩具.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另外,选购玩具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乐乐的父母如果注意到这一点,做到事先关照,乐乐就可能避免这一事故。  相似文献   

20.
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教师才能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同,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在谈话前,教师就应当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教师与学生的谈话目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明了。即让学生了解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或使其明白他不知晓的事情、事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