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信息高速公路”正名富康一些媒体在宣传时,经常乱用“信息高速公路”一词。北京一家大报在报道中关村的科研网建成的消息时,竟打出了“中关村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标题,而这一网络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局域网,或者企业网,其信息传输速率最多不会超过128kbit... 相似文献
3.
不定期地编辑“短小说专辑”,是新华日报今年所做的一件事。我们原来的想法比较肤浅,主要是从“新潮”对各种文体都要兼容并蓄这个角度来思考的。从来稿里选编出六篇千字以内的短小说,组成第一个专辑见报后(3月4日 相似文献
4.
经历过年终岁尾一段时间的嚣烦,随着甲戌年的幡然降临,我又有幸静坐案前,得以细细地品味人生,随想联翩了.说是随想,可由于一直从事出版工作,想来想去还是被束缚在出版工作上,这真也是乐也在此,悲也在此.一 据闻,全国的出版社已有五百四十三家.对此,有人讲过多,有人说不多,似乎各有道理,这里的关键在于以什么作标准.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即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它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多样的优秀的出版物,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如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出版社的多少,那恐怕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的.试想,我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有五十六个民族在繁衍生息,总人口达到十一亿多,说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大概不为夸大,仅仅有五百多家“没有烟囱的工厂”在为他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怎么能说多呢?!再看看我们的图书市场,还有那么多角落和读者并未及时引起我们出版工作者的注意,先不说尚未脱贫的地区,那里的人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自然还难以顾得上读书看报.而更多的地区随着改 相似文献
5.
7.
8.
9.
近年来,许多有关工具书的教材、参考资料陆续问世,《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也被列为图书馆学专业基本科目。学习掌握和运用工具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但从许多教材、参考资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共同的特点是:论述古代的多,论述近代的少;论述社会科学方面的多,论述自然科学方面的少,使人读了以后有这么一个错觉,即:中文工具书就是文史工具书。应当承认,中文工具书中大量的是文史工具书,但并不是没有自然科学工具书。即使许多综合性的中文工具书中,也有某些自然科学内容的卷、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写、商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2)
谈到公共关系学,人们不免会想到众所皆知的”关系学”。其实,两者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江西《声屏世界》(1991年第1期)刊登的姜建小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1.从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来看,公共关系是商品生产高度发达、信息传播量急剧膨胀,现代经济活动空前复杂的产物。由于现 相似文献
13.
为“农村发行网点”正名周济业何谓“下伸点”?一般是指书店向“下”延“伸”的发行网“点”。它是计划经济时期新华书店独家经营情况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行工作今非昔比,必须时时、处处、事事直接参与所在农村市场竞争。如果全店仍在思想上“下伸”,而农村... 相似文献
14.
16.
17.
新闻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工作与新闻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工作在对新闻实践的规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培养新闻人才,推动新闻实践向前发展;新闻实践除了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素材外,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环节之一,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它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工作范围是什么?所起的作用如何?并没有公正的统一认识。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职责也就不够明确,他们的权益和社会地位也未见诸法律上的承认和保障。至于社会舆论,更是众说纷纭,有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者”,“光采在人,辛劳在己”,“三教九流所不列”;有说编辑“并无专长”,只是个“杂家”。这些都是鄙夷之见,或自我菲薄之说,也有与之相反的看法,认为编辑必须“学者化”,真正配称“编辑”的,都是具有深知高见的学者,“非学者无能审改学者之稿”云云。事实证明,对“编辑”这个概念加以溯源、探流,给“编辑工作者”正名分,是十分必要的。就英语而言,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6月第二次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编辑”概念及其他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编辑概念成为编辑学研究界的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论者们指出,编辑概念的正确界定,是编辑学赖以建立的重要基础。并且指出,争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发展编辑学术事业。这些,无疑都是关于编辑学研究的真知灼见。回顾近期的,也即晚近十多年编辑学研究的历程,也正是从编辑概念的界定起步的。现在,编辑概念的再界定,我认为既是进一步提高编辑学科学性的需要,也是编辑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所致:“编辑”是一个既古老又年青的概念,而且今天它又极为丰富多采,需要从历史到现实,从实践到理论,作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3日,尽管是周六,河南日报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两篇关于“豫花”、“毒面粉”事件的独家报道,还是引起了全省、全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予以转载,许多网友纷纷针对此事发表了评论。可以说,河南日报在这场捍卫河南形象的战役中打了胜仗。然而,回顾此事件报道前后,我至今心里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