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乡出了个大英雄---武圣关羽,家乡有全国最大的武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自小就耳熟能详关羽的许多故事,少年时期即喜读《三国演义》,先是为“三国连环画”着迷,崇拜关羽、赵云、马超等英雄,稍长读罗贯中原著,更是爱不释手,为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智谋所折服,一度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自然,一直将《三国演义》视为三国历史,后长大经过学习,方知《三国演义》并非三国史,对《三国演义》学术界有七实三虚之说,较之《三国志》其中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虚伪夸大者甚多,仅在《三国演义》中择其有关羽形成文章中加以辩证,文中错误不当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游国恩等作《中国文学史》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既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又尽量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章学诚说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相似文献   

3.
类别:写作态度编号──坚持“两确”陕西《当代青年》杂志社的编辑曾问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有人讲,传记文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您是怎样认为的?”叶永烈回答说:《三国演义》也许是七真三假,但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100%的真实。我写文章坚持“两确”:史实准确,立论准确。事实是最高的法庭。历史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我写《江音传》时,遇到她的生辰问题。她讲1914年出生,但许多人认为是1912年。我查阅许多报纸,发现1935年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一篇《蓝革访问记入其中采访者问“篮小姐,你芳龄几何?”蓝苹答道:“本来…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太好了。”得知中日韩三家媒体合作进行奥运会报道专版的刊名时,日本《每日新闻》社社长显得十分兴奋,他看着自己的手下说,“等奥运会报道结束后,我们要出版一本关于三方合作报道奥运会的书.就叫《三国演义》。”由于韩国《朝鲜日报》社对《中国青年报》提出的这个刊名也十分满意,三方合作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细节终于敲定。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社会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评之为“七实三虚”,大部分有史实依据.《演义》涵盖了从东汉末豪强混战到西晋灭吴,历时九十多年,各路豪强为占夺地盘,争战不断,全国人口低谷时比东汉末减少60%.以约4400万人生命的代价形成三分局面,说不上正义性属于何方.各方逞勇斗智,奇谋百出,尽显武勇、诡略之极致.富有戏剧性和智慧、人性等教育意味的三国史事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特别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盛,“说三分”是最受欢迎的说书节目,进而加上皮影戏、演唱并发展为杂剧,故事更丰满,人物特色更突出.说书的话本经加工成“评话”,现存元代至治年间所刊《全相三国志评话》回目与《演义》大体相符,罗贯中当是以此为基础,根据史书并杂采野史资料进行创作.现知《演义》的早期刊本为1494年本,距罗氏在世已约百年,学界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尚存歧见.  相似文献   

6.
成都:两军对垒,捉对厮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成都报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三国演义,《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关键词:市场意识。至1997年成都报业市场上一家败落两家做强的雏形初现。第二阶段:1998年-2001年,战国七雄,关键词:同质化。“七报大战”最直接的后果是竞争日益趋同化,最终导致七报一面。面对《华西》和《商报》的领先优势,其他五张报纸施以“近身肉搏”战术。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7.
论证语义出版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运用于文艺作品数字出版的可行性,说明《三国演义》在严肃历史类长篇小说中的代表地位,提出对《三国演义》进行本体构建研究可对其余类型小说进行本体构建起到触类旁通作用。其后阐述领域本体构建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适用于《三国演义》领域本体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将“明确性”“一致性”“扩展性”“智能性”“开放性”五大原则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原则,在七步法等国际惯用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拟定九步法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方法论。之后,实际推演九步法中五步可用人工编辑方式验证的步骤用以验证本体构建运用于《三国演义》的可行性。最后,本研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期。一些媒体刊登的一则《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完全是罗贯中杜撰》的报道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将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写得惊心动魄,生动感人。但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回事。完全是罗贯中老先生的杜撰和张冠李戴的拉扯。  相似文献   

9.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布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中国老记们也常说“七分采,三分写”。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有与被访者沟通的能力,要想有这种能力首先必须了解采访是一种什么行为,揣摩被访者的心理状态,弄清这些后才是提什么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3,(3):75-75
对《三国演义》这么一部宏篇巨著,人们只要用一个极其简明的提纲——“七神”、“八献”、“十字歌”,就能把里面的重大事件、主要故事情节、重要人物及其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易懂好记,经久难忘。  相似文献   

11.
贵刊96年第一期载《与新闻报刊同仁商榷》一文认为在消息标题的多行题中,主题必须是实题,否则就失之规范。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拟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就虚题是否可以作消息标题中多行题的主标题提出一点看法,与原作者及新闻报刊同仁商榷。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和评价新闻,同时发挥吸引读者,表明编辑态度的作用。评判一个标题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实现了新闻标题所承担的作用,不能“为实而实”,“为虚而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焦点文献定义为:是在以它为基础而组成的类别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个文献。虽然至今尚未有人提出过焦点文献的概念,但我们坚信:焦点文献确实存在于古代书目分类者的主观心理,并相应地影响着古代书目分类形态。《七略》“总别群书”为38种,其中的“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等8个类别直接使用了具体文献的名称。难怪早年姚名达先生说《七略》的《六艺略》是“以古书对象分”。此外,《七略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文献研究是指小说文本研究以外的作者、版本、源流的求索考证。纵观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研究,大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初至1949年,是《三国演义》现代学术研究的肇始期,《三国演义》文献研究开始起步,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6年,是《三国演义》研究的一元化阶段,《三国演义》文献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为1976年至  相似文献   

14.
化虚为实     
上篇文章着重谈了“避实击虚”,这篇文章讲讲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化虚为实。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它们没有形态和色彩,视觉和触觉是不能感知它们的,如思想、感情、声音、气味等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为“虚”的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它成为可以感知的,就必须把它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化虚为实。下面分別就思想、感情、声音、气味举例说明: 例一:先说思想,如果说一个人思想陈腐,这是抽象的说法。怎样使之具体化呢?鲁迅在《祝福》中要表现鲁四老爷的思想陈腐,他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描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幅诗意画,叫《深山藏古寺》。画面上不画古寺,只有大山、小径和一担水的小沙弥,意境深远。还有一幅《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是如此,在空寂的溪边,小舟的橹柄上有一乌鸦栖落,无人、清静之意令人叫绝。《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大家都熟悉,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避虚就实,退了司马懿五十万精兵,成为后世兵法的三十六计之一。这种表达事物、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冯龙 《军事记者》2006,(3):72-72
前不久,与一位久别的战友偶遇,他不解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搞新闻报道了?我时常在报刊上目睹你的大名,是不是与编辑‘勾兑’的结果?”我说:“这源于《解放军报》给我的信心和鼓励。”2003年初,“半路出家”的我被任命为西藏军区某山地旅新闻干事。一些好心的朋友劝慰我:“写稿难、发稿难,‘三分靠写,七分靠关系’,没有这七分关系,我看你还是趁早拉倒吧!”生性倔犟的我不信邪,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函授学习。在《解放军报》编辑老师的辅导下,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2003年8月,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才艺展”活…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18.
“刘太医”出版的“刘太医”系列的第一本——《刘太医谈养生》(以下简称《谈养生》),实际上完全是改编自同样由刘弘章父子写作的《太医养生宝典:漫谈三分治七分养》(以下简称《宝典》),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7月。  相似文献   

19.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