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从事档案职业之前,我曾经换过几次工作,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一路走来,我有一种深刻的感受:任何职业,从外面看,都有可能是风光的或是卑微的,有时让人仰望,有时引人误解;而从里面看,又都是平凡的,甚至是家常的,唯其让他一朝闪光的是一个人的坚持和磨难.也许说“磨难”会让人不太开心,但其实这就是一个追求问题.  相似文献   

2.
儿子十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小学阶段留下的二份珍贵档案(一首诗、一张成绩单).在这之前,我曾问过他:"六.一"最想得到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得到礼物;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过得开心".听了这些话,看着眼前泛黄的档案,还真叫我有点怅然.  相似文献   

3.
羁绊·禅心 2003年,我的孩子降生,这一年,我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我有幸进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出生的情形,至今我记忆犹新.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他正沉沉睡着,那一刻,孩子仿若一块纯洁质朴的美玉,我似乎看到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逼视的神圣光芒;那一刻,我几乎顶礼膜拜;那一刻,我诚惶诚恐,唯恐不能教子成才.孩子,成了自己的终生羁绊.也正因如此,进入出版社以后,我走上了买书——编书——策划家教图书的发展轨道. 2010年,"开心妈妈"屈开老师来到桂林讲座,我慕名前去邀稿,进而与屈老师结成忘年好友.屈老师当时腰椎已经很不好,我去的时候她甚至是卧床和我交谈的.但是,当她讲座时,面对台下家长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她也在享受自己的快乐.她的讲座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使那些心中充满困惑的家长得以顿悟,也使我更了解了传道解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人艾青是属于世界诗坛的.1981年8月,我曾有幸在首都北纬饭店受到他和爱人高瑛的亲切接见,那时他刚从北大荒返京.因史家胡同的旧宅正在修缮,故寄寓于饭店.在那里,我为他摄了二张照片,一张端坐沙发,一张是在写字台旁.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与他真人头像大的青铜雕塑,逼真精神.诗人说话风趣、语调铿锵.他说:"近年来,听觉不灵,但骂我的话都能听见,赞扬的话都听不见."他谈到他多次摔跤,住院动手术,"阎王爷忘了我.  相似文献   

5.
读过孔庆东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很幽默,但他在最近出版的新著《空山疯语》的卷首,却一本正经地宣称:“我不幽默。”他说:“我自己写的文章,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是为  相似文献   

6.
如果命运暗示你注意一件事,你最好就去注意它,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近来命运连续三次暗示我,要我注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本书。先是前段时间太太的一位朋友偕其加拿大男友罗伯特来访。面对书橱里的几百种世界文学经典作品,我问罗伯特最喜爱的是哪一种,他一排排仔细看过,最后抽出其中一本很薄的说:“This one,the Lttle Prince!(就这本,《小王子》!)”口气肯定,不容置疑。他没选举世公认的名著,也没挑厚若方砖的鸿篇巨制,独独看中这本不足一百页的小书,我当时有些暗暗惊讶。而后读到一篇纪念台湾女作家三毛去世十周年的文章。也许是因为三毛生前曾去过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降落地球的地方,文中提到她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像《小王子》里的那个孩子那样,到一颗遥远的小小星球上,孤独享受生命,独守一朵玫瑰花。再就是刚进入蛇年不久,就听法国文学专家金龙格先生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8.
"妈妈都是为你好"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走过去拉着孩子就回家,孩子很不情愿,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你好,和这些下岗工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对你没什么好处。"孩子长大了,找了一个对象回来,妈妈不同意说:"他一工资低,二没户口,你找了他可是要受苦的,听妈的,妈妈都是为你好。"心好,出发点是好的,在这个庇  相似文献   

9.
一 预设(亦称"前提")在语用学诸分支中用途是最广的,是语言应用中的逻辑规律问题. 诗人心释写了这样一首<怀人>: 谁说他已将月儿独占 醉酒人的话最不可靠 我在桥上举杯 圆月一样落在了我的唇边 醉酒,吹牛说月亮为他独有,说他举杯可以将月亮请下来,那还有谁?中国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0.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11.
1.谁最听话父亲回家时,带了些糖果回来准备奖给最听话的孩子。他问:"孩子们,这个礼拜谁最听妈妈的话?"大儿子抢着回答说:"就是你呀,爸爸!"  相似文献   

12.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5):14-14
"我记得,在谈到本·拉登时,我说'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要抓到他。我想这不是最得体的语言。"布什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他有时说话可能过于直率,并表示在第二个任期将注意措辞。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标题,首先想到的是老报人邓拓说的一句话:"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相似文献   

15.
卢国军 《出版参考》2004,(29):47-47
脑袋已经被"屁股"决定了还不自觉,有些知识分子大讲"个人主义"时,已先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分开了. 去年我在福建与一位偷渡到欧洲又被遣返的青年有过一段交谈.对于偷渡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他说倒没有觉得什么,甚至对于蛇头的贪婪他也觉得可以理解.他自言至今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仅仅想到欧洲打工挣些钱,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要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他说最受不了的是欧洲警察"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的眼神.  相似文献   

16.
亲历美国社区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女儿读着一本叫<诚实>的书,书中问道:"你今天诚实吗?"五岁的女儿赶紧点点头,但又马上正经地说:"只有一件不诚实的事,现在我正想告诉你呢.就是我白天跟你说,我的嘴是我吃雪饼扎的.其实不是.是我咬钱罐小兔兔的耳朵扎的."啊!一本书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让孩子马上说实话.我千辛万苦,从小教她要做诚实的孩子,从"诚实找釜头"到"牧羊少年",以为她可以是一个至少不说谎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关于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故事.有一天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一起去北非撒哈拉沙漠打猎,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打了很多猎物以至于把所有子弹用完了.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头大狮子,而他们离自己的车子还有500米左右.这个时候日本人商人看起来很淡定,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跑鞋,美国商人就很好奇,问他:"你在做什么?"日本商人说:"我在换跑鞋,这鞋比你们的耐克鞋功能强5倍以上."美国商人说:"这时候不管你换什么鞋都来不及了,你还能跑得比狮子快?"日本商人说:"我不用跑得比狮子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一步就行."  相似文献   

18.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赛福鼎·艾则孜长期担任新疆主要领导职务,毛主席亲自批准他为新疆解放后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和发展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早年在西郊宾馆工作时,曾近距离接触过赛福鼎·艾则孜…… 那是1982年4月23日的上午九点,招待处处长葛非和宾馆经理孙继豪来到西郊宾馆"怪楼"厨房检查卫生状况和迎接客人的准备工作,我感到有点奇怪,一般葛非不在此等候、接待客人,今天却一反常态,一定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了.上午九点五十分左右,"怪楼"正门口停了两辆红旗牌轿车,从车上下来十多人,有招待处副处长张先陪着,走到门口,看到他们一行是少数民族打扮,我见走在最前面的老人很面熟,经常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赛福鼎.他个子不高,高鼻梁,精神抖擞,西装笔挺,戴着领带,见到我们很客气地打招呼,他的汉语说的不怎么清晰,感觉有点别扭、拗口,我还是听出来了.随后他先参观了毛主席曾居住过的一号楼.  相似文献   

20.
最没有“文章”可写的,大概就是地县级报纸的编辑了。因为这类报纸的主要读者对象不会跑到全国去,甚至连全省都不可能遍及。因此,有些报纸的总编对于名人的文章并不感兴趣。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是当地领导的文章和讲话。名人既无法解决他个人的晋级、丰禄、升迁,有时倒会影响他的前程,这已经有许多人应验而成为放之报界皆灵验的事实。究其所以,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之风也席卷到了这些地县级的报纸。记得海外报界文学版编辑听我说到上面的那种理由时,十分惊讶地说,在我们那里,虽然也闭塞,但一有名人的文章,销售量都大些。我笑笑,无言以对,大概这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