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充分考验了我国各领域的治理能力,教育战线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在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有效支持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彰显了我国高效的教育治理能力。该研究探讨了中国经验的科学内涵,围绕疫情前后我国在线教育发展以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推进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可供借鉴之经验开展研究。研究将教育战“疫”之中国经验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推进教育信息化,于长期积淀中构筑在线教育发展之温室;第二,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力合一有效保障在线教育、教学顺利推进;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借时代发展之力推动在线教育勇攀高质量发展之峰。研究有助于推动后疫情时代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进一步助推“互联网+教育”发展,也能够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婷婷 《教师》2020,(10):24-24
在疫情阶段,面对“停课不停学”的总要求,如何育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教育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在开学延迟阶段,文章以疫情为素材,努力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做好教育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华家教》2020,(4):16-21
在这个被新冠肺炎疫情扰乱的“超长假期”中,为了科学系统地支持家长做好孩子的疫情防护,持续培育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新时代三好儿童,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秉持“共情润心双格发展”的教育理念,遵循“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从卫生习惯、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爱国教育等方面设计教育方案,通过微信群宣传指导和交流展示、家访跟进与个别化指导、微信公众号展示指导等方面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家庭和幼儿将不同寻常的经历——“疫情、灾难”视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成长财富,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延续“家园共育好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园协同,让播沖在幼儿在心中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种子持续生根发芽,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对师生心理造成的影响,长治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在做好各项常规防控工作的同时,迅速组织132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投入到长治市“温暖之声”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中去,多方联合、积极筹备,开通了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心理援助通道,为大家开出心理“秘方”,提供“贴心”服务,对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为维护学校与社会和谐安定做出了“心”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后疫情时代强调一种人类社会从“疫情中”走向“疫情后”的状态。这一指认意味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这一“双减”的根本举措面临着政策执行空间受挤乃至于实践有效性被消解的可能,主要表现为“在家上学”将打破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线上培训”为形式的教育资本化运作依然强劲以及对在线教育的“技术毒性”等教育风险缺乏合理认知等挑战。为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面临的“双减”挑战,可能的路径有强调“双减”中的家庭作为、完善线上培训监管机制以及更好利用在线教育资源等。“双减”的关键是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的自由发展时间”,而后疫情时代将会更加突出其技术性机制与形式。运用“后时代”的致思方式面向“双减”的未来只是一种可能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教育部迅速成立了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组长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组长、副组长“日部署、日研判、日调度”机制,加强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持续部署推进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开设了教育系统全力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专题,传递权威声音,交流战“疫”动态,宣传战“疫”典型,凝聚师生人心,发布防控知识。  相似文献   

7.
呼唤有“思”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中“思”的缺席表现为:教育中存在着技术之思的泛滥与解放之思的缺席,“我—它”之思的充斥与“我—你”之思的缺席,对在场之思的关注与超越在场之思的缺席。我们不满足于本真的思在教育中的缺席现状而呼唤有思的教育。教育中“思”的到场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离不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始至终所保持的惊异状态。  相似文献   

8.
延续的疫情又一次让我们开启了“居家学习”的模式。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善用温暖的力量学会“共情”。在居家学习生活中随时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意愿情怀,解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困惑,创造气氛适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共情、共鸣、共生”的美好家校关系,点燃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心灵之光”,让我们的新集体成长为“心的”集体。  相似文献   

9.
<正>党建强,业务强;党建兴,事业兴。南京市第五幼儿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精心打造“苹果树”党建品牌,进一步将“星光之树”“智慧之树”“种子之树”的党建品牌内涵与实际工作有机融合,通过传“苹果之香甜”,践行“人民至上”的初心,展“果叶之生机”,坚定“疫情防控”的决心,显“树干之厚重”,树立“红色教育”的信心,进而擦亮党员身份“树师德”,凝聚支部力量“正师表”,绽放组织光芒“铸师魂”。  相似文献   

10.
“隔空”教育是用科技手段突破教育时空,数字化的教育方式。在抗击疫情延迟开学的特殊时期,学生只能在家学习。“隔空”便成了联结学校、家庭与社会,联结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新媒介。疫情之下的“隔空”教育需要努力架构其教育顶层设计,从关注学生价值教育、成才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四个维度,探索具有时代性、实效性、情感性和长远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邬晓玲 《上海教育》2022,(Z2):161-162
<正>新冠疫情在2022年变换着狡诈的面孔,上海于3月12起开始线上教学,这无疑给社会出了一个问题,给学生出了一回烦题,给家长出了一套累题。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出了三道难题:一不能聚集,德育活动之“散”怎么办?二长久居家,心理疏导之“烦”怎么办?三隔屏上课,教育成长之“难”怎么办?三个问号就像三个钩子,紧紧钩住的是“急、烦、难”。怎样将这些“?”(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践行德育为王、活动取胜,递交出一份所做所成的育人“答卷”呢?  相似文献   

12.
胡莉  杜冰  姒建明 《四川教育》2020,(12):14-14
庚子春节,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停课”为了防疫,更是阻击疫情、呵护生命;“不停学”是在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是立足于现在的生命教育到未来的全人教育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生命教育的壮丽史诗。疫情暴发以来,“生命至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价值共识,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在疫情中学会成长,教育也应该在种种与生命有关的事件中变得更丰富。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之所以一再发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而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疫情的爆发使得各校纷纷开展“空中课堂”,让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研究以“动画式微课”为基础,定制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中助学、课后强化三方面助力空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江市实验小学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深入探究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主张是对“求真”精神的生动践行。基于对“真”的哲学思考,认为教育“求真”应求规律之真,求现实之真,求可能之真;生动的教育是对现实之真的适度尊重,大气的教育是对规律之真的自觉皈依,“生动·大气”的教育是对可能之真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的“言说者”与教育的“行动者”两个群体。根据两者的活动类型,前者从事着教育的“理论实践”,后者孕育着教育的“实践理论”。教育“言说者”之理论的“无用”使得其对教育实践具有“大用”之功效;教育“行动者”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滋养了教育“言说者”的思想和智慧。教育的“言说者”应该在对“教育学家”的追求中,与以“教育家”为最高人格追求的教育“行动者”在相互进入中走向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8.
<正>时维七月,序属长夏,计日以俟,荟萃一堂。疫情汹汹,反复无常,转至“云端”,相聚“首阳”。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历史教育变革智慧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首阳教育”平台以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威胁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尊严等教育亟待在小学开展。“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从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以疫情为教材,及时化解儿童的“安全危机”“生命困顿”,构建体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学科渗透的策略,全面提升生命韧性与力量,培植儿童的生命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在饱受新冠肺炎疫情之苦的2020年,平安也许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期盼。能否在肆虐的疫情中回应百姓的期待,守护百姓的平安.也成了疫情给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出的一道大题。面对这道前所未见的“超纲题”,在基于原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国家也制定了很多新的应对政策.采取相应举措.以化解这一新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