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吉辰 《教师博览》2003,(11):52-53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极其巨大的球体。那么,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几乎无法攻克的难题卡文迪许生活的年代,正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称出地球质量”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兰西 《初中生》2010,(3):72-75
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生产的化学物质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3.
经过科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月亮是一个“宝球”。因为月亮是人类未来的能源库,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十分珍贵。在地球上,人类利用太阳能取暖、发电,获得所需消耗的能源,早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地球上有一个厚厚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在这个大气层里有许多云雾、冰晶覆盖在地球四周,悬浮在地面的上空,使太阳光线射到地面的路途中,受到阻挡或吸  相似文献   

4.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26):24-25
地球是我们“人类之家”(图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当认识这个“家”,了解这个“家”,熟悉这个“家”。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对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力,即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重”。用秤称出的“重”实际上是物体的质量。那么地球本身“重”几何?其质量是多少?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课题,但是,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以后,这一科学难题才有了破解的钥匙。在传说中,有一次物理学家牛顿(图2)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  相似文献   

5.
兰西 《初中生》2010,(1):54-57
现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科学家麦克古尔则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下面就是这些“怪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19):28-29
目前,地球拥有77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美国科学家艾伦·韦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出现哪些戏剧性的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7.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30):22-2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46亿岁。这是怎样得来的?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流携带盐分流入海洋,从而逐渐形成含有盐分的海水。如此一来,只要知道了海洋中盐分的总量和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分带入海洋,就能估算…  相似文献   

8.
兰西 《广西教育》2007,(9C):40-4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感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交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0,(12):48-49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热议的话题。英国科学家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多灾多难的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快来看看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招数吧。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上,灭绝人类的战略武器,应数令人震慑的黑洞武器——它1次就能杀死10亿人,而且地球到处存在微型黑洞……这些绝对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就提出“人造黑洞”的设想。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科学家的假说,但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宇宙黑洞的“小亲戚”——微型黑洞(也叫欧顿)在地球上无所不在,并且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和灾难。如果人们掌握了如何控制地球黑洞,就能生产出摧毁性的恐怖武器。据科学家断言,在地球上还存在着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黑洞。即使是像原子核大小的黑洞,也比…  相似文献   

11.
在第11册语文书上有一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课文中说:“即使人类能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又有多少人能移居到火星上呢?”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时间非常接近;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大约是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于是就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火星适合人类生存,火星上可以建造一个移民基地。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对火星进行近距离手9号”宇宙飞船,在环绕火星飞行时,拍摄了大…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的存在,就不会有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然而,太阳也会招灾惹祸,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科学家们指出,太阳不仅是世界气候异常的“罪魁祸首”,而且还与人体健康颇有瓜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日宣布,科学家们已初步完成了对“卡西尼”号飞船过去8个月所拍摄土卫六图像的分析。图像揭示这颗土星最大的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认为,与地球一样,土卫六也有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卡西尼”拍摄的照片上,科学家们发现土卫六表面有大量弯曲的“边界线”,划分了不同的地质板块。“卡西尼”拍摄的照片还显示,土卫六上可能有河道与河流,这也与地球类似,只不过土卫六河道内有可能流动的是液态甲烷,而不是水。科学家们在照片上发现许多条蜿蜒的深色细线向土卫六的南极伸展,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1…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12,(7):36-37
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美国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保护区。在那里,人们除了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之外,还可以从科学家那里学到许多知识。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球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后,我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吐气和纳气并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维系生命的专利。整个地球甚至沉积岩、海洋都存在类似呼吸的吐纳状态。所不同的是,生物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而地球的“呼吸”,则以喷出和凝聚宇宙原始气体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地质研究人员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许多地质考察中,均发现了地球“呼吸”的证据。他们把地球“呼吸”的现象称为“脱气”现象。造成地球“脱气”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凝聚了宇宙原始星云中的气体;二是地球等行星的形成过程,是核反应运动…  相似文献   

17.
据德国《地球》杂志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人类的许多感觉是从它那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还多。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人体所有心  相似文献   

18.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10):22-2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46亿岁。这是怎样得来的? 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流携带盐分流入海洋,从而逐渐形成含有盐分的海水。如此一来,只要知道了海洋中盐分的总量和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分带入海洋。就能估算出地球的“年龄”。但事实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一是不能肯定海洋在形成之初就全是淡水。二是海水中的含盐总量和河水携带入海的盐分谁能估算出来?更不要说地球在漫长岁月中的巨大变化。因此.此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9.
1.人类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彗星灰尘”通过“身份认定”。2.“九大行星”重排座次,冥王星遭遇“降级”。3.反物质研究获重大进展,Bs介子与稳定反氢原子面世。4.首次成功逆转细胞分裂过程,有望获得治愈癌症新方法。5.困扰数学界百年有余的“庞加莱猜想”终获证明。6.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月亮有颗“温柔的心”文学家爱用“清冷”这个词语修饰月亮,而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登陆月球发现的也确实是一片凄凉景象。不过根据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在坚硬的外壳下,月球内部可能是熔化态的浆状物质。科学家形容月亮有一颗“温柔的心”。他们利用在地球上进行的激光试验测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