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滢 《初中生辅导》2023,(Z4):88-90
<正>时代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阶段。继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汉武帝励精图治,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使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大一统局面,在秦朝的基础上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在政治方面,“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地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有这样的描述:"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国家,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学习这段历史,重点是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同时了解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清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清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的时期.这既是当时国内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有处于上升时期的清前期统治集团的运筹之功.然商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政府平叛和反击外来入侵的战争中,他们或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或跋涉千里,为大军转运粮饷;或不吝巨资,踊跃捐输,给清政府以财力支持.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重要一课。教师在新课改和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教材,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以后,对青海这一西部战略要地实行了迅速而有效的管辖,使之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满洲贵族认识到处于西部枢纽地带的青海的地理区位价值,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统治策略和管理机制,牢牢地控制了西部的局势。此后,青海充分发挥了其战略区位优势,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明清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其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封建经济渐趋衰落。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民族关系——各民族的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关系——从开放转向“闭关”,西方殖民者东来。文化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和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但近代科学未能诞生,西学东来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节内容较多,必需掌握重点,以安排两个课时为妥。) 全节分四部分:(一)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始形成。(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焚书”“坑儒”。(四)秦和匈奴的关系。教学时应突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此为中心,把秦开创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历史意义和建立最高皇权及巩固统一的各种措施的积极作用,“焚书”“坑儒”、秦和匈奴关系等教材内容皆环绕它来阐明。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知识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阶段。明清史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要把握明清总的时代特征。2.要特别注意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掌握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注意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出现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南史》、《北史》"宕昌传"为基础,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对羌族的治理及羌族自身的发展等为视角,论述《南史》、《北史》关于分析唐代羌族历史文本书写的特点,对前代史书的超越与变化,以及在历史编纂学、民族史研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四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十课时)第一节明朝的经济和政治通过本课要讲明经过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明初统治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明朝的经济又有了发展;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  相似文献   

14.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1-13,66
[专题解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都在秦朝管辖之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民族,形成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在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汉朝之名也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5.
避暑山庄外八庙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由帝后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清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文化浓缩的产物,具有重大政治历史、园林建筑、宗教艺术价值.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它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它作为我国清代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建造背景及地上地下文物,都反映了清代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避暑山庄外八庙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7.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康熙和乾隆在此写下了约二十来篇碑文,这些都是当时政治事件的历史记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兴建的背景及其政治作用。今天,这些碑文是我们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康,乾两代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资料。本刊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碑文的理解和学习,准备选载一部分碑文加以注释,分期刊登,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皇权统治,非常重视经营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尤其是法制建设更具特色,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汉代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推进作用。其中,体现在史学家历史撰述与经学家历史理论中的政治统绪认同意识,与汉政权合法性的论证紧密相连;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以神化君权、强化纲纪为思想内容的社会等级制度之汉代国家制度认同意识,蕴含于汉代维护封建制度理论的构建之中;继承并且发展了先秦儒家以礼义文化分辨夷夏的汉代夷夏之辨,表现出了浓厚的礼义文化认同意识,体现了汉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为了巩固大一统的皇权统治,非常重视经营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尤其是法制建设更具特色,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