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这两部作品的艺术手法有诸多不同,尤其在语言风格、景物描写以及情节线索的设置上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  相似文献   

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都反映的是解放区热火朝天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分别从各自的主题、人物的塑造、结构、表现形式、语言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是两部题材和主题相同而艺术风格迥异,却又同时震动文坛、饮誉中外的长篇巨著.它们有如百花园里两株奇葩,各具姿色,争妍斗艳,为满园春色增添无限风光.因此,深入剖析这两部作品,比较它们的异同,对了解两位文学大师的不同风格、促进革命现实主义深入发展、繁荣当代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讲话》给解放区的文艺界制定出了一条完整的革命文艺路线,也使解放区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艺热潮。在这次文艺运动中,涌现出了两朵奇葩,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两部长篇小说,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定程度地代表了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丰硕成果。同为完成于1948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反映的是同一题材,即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土改运动的全貌,并分获1…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丁玲所著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经历了历史的涤荡,如今仍然被文学评论家热情不减地进行探讨研究,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审丑艺术使人物形象真实饱满,体现独特的写作技巧,挥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如果从多重价值立场的"对话",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精神成长,女性意识的深化等方面,重新关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解放以前,反映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主要有三部,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但长期以来,在文学史和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评介前两部,却很少提及后一部。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用比较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理论上的形而上学和庸俗社会学,严重地干扰了我们对“五四”以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和作品作事实求是的研究和总结。象丁玲这样一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建国后不几年,由于不幸的政治际遇,从文坛上消失了,她的作品也横遭挞伐封禁,就连曾经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被视为新中国文学大厦奠基作之一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中简均称《桑干河上》),也被打入了冷宫.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丁玲创作道路上重要里程碑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仅是作家进入全新时期的带有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最早出现的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随着文学领域拔乱反正的不断深入和文艺战线的日益繁荣,这部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伟大作品的巨大价值,正在越来越充分地被人们所认识。早在五十年代初,冯雪  相似文献   

12.
老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初版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 三十五年来,中国的“世事之多变”,简直难以用“沧海桑田”这四个字来形容。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虽然只是一部二十一万多字的小说,但足,它的遭遇,它的荣辱和升沉,它的辱而复荣和沉而复升,竟相当完整,甚至是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国在它初版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丁玲在土改时期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真实反映政治改革的小说,又是丁玲自己转变风格的代表作。本文重在梳理小说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丁玲借此所探讨的各类问题。在抛开政治小说的"时效性"的前提下,去分析其中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是自觉实践《延座讲话》精神的产物,成功地开启了中国当代农村叙事的序幕,对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创作与批评进行再解读。由此探讨它们在农村题材叙事规范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王鹏 《文教资料》2013,(35):98-100
土改这一题材的小说创作横跨半个多世纪,从阶级性革命话语叙述到直逼人性的的思考,呈现了两幅迥然不同历史伦理叙事图景.其中解放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尤凤伟的《一九四八》是前后两个时期描写土改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叙事在伦理立场、善恶表达、人性挖掘以及爱情描写上却是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多层面的、辐射性的。丁玲、周立波都是现实主义作家。而不尽相同的生活和文学道路所形成的不同层面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则使他们的同题材长篇小说在主题、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诸方面,各具特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在不同层面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经验,对发扬革命文艺传统、创造抒写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创作与批评进行再解读,由此探讨它们在农村题材叙事规范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在部分解放区刚刚开始的时候,两位湘籍作家就从巨大的历史变动中撷取素材,以各自的眼力和美学感受创造了史诗般的文学巨著,极为迅速地奉献给正处身于火热的土改斗争中的广大劳动农民和土改工作者。周立波深入东北土改生活,1947年10月在哈尔滨完成《暴风骤雨》前半部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