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下册中编入了示波管和示波器使用的教材。这对备课和教学都是一个难点。教材在30页中写道:“……电极B的电压均匀增加的过程中,荧光屏上电子产生的亮点将从左向右匀速地水平移动……。”为什么B电极上的扫描电压均匀增加时,电子在荧光屏上产生的亮点就匀速地移动呢,教材未作分析。在涉及示波管的大学教材中,或未作分析;或虽作分析,却偏重于数学的推导,对物理过程,则语焉不详。《物理教师》1981年第一期上的《示波器中电子射线的偏转》一文中分析了这一问题,明确地将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偏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下册30页中写到:“……电极 B的电压均匀增加的过程中,荧光屏上电子产生的亮点将从左向右匀速地水平移动……”为什么 B 电极上的扫描电压均匀增加时,电子在荧光屏上产生的亮点就匀速移动呢?现作如下说明。设电子束中所有的电子均以相同速度 V_0沿 Z轴方向进入电场(图1)。当在 B 极上加恒定电压U_x 时,不难证明电子达到荧光屏时在 X 轴方向产生的偏转位移为:  相似文献   

3.
在原电池、电解和电镀的教学中,对于电极名称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等问题,学生常感到困难。其原因是缺乏对上述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具体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一、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现以原电池原理改进的装置往往作直流电源使用。因此,哪个电极电子较多,可以流出电子;哪个电极电子较少,可以流入电子,这在实验和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人们把原电池电极名称规定为: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六氮杂铜配合物修饰的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隧道扫描显微镜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计算了该电极电子转移系数为0.42,标准速率常数为38S^-1。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氧化多巴胺,当抗坏血酸浓度为1-5mmol/L时,可用于多巴胺的分析测定,检测限低至1.8×10^-8mol/L。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由来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强调某些“规律”,以阳极产物的判断为例:首先看电极,若阳极为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 g以前),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溶液中的离子不放电(失电子);若阳极为惰性材料(Pt、Au、石墨),则溶液中的离子按放电顺序依次放电(失电子)。  相似文献   

6.
在电化学中,考查电池和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利用“框架法”可迅速准确书写电极方程式.具体的思维过程为:明确电池的种类(电池、电解池)一写出电极的名称一理清电极与电子得失间的关系一明确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一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在介质中的具体呈现形态(分子、离子),至此就算确定了电极方程式的框架;然后依次利用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出最终的电极方程式.一般说来,确定了正确的框架,即成功了一大半.现举例详解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考资料很多,在复习使用时,常会遇到同一问题但答案不同的情况.此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选定较合理的答案,不让所获知识存在科学性错误.现举三例供大家参考. 例1(1)2001年第9期《中学化学》“电化学专题复习”一文中叙述:根据电子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正极、负极:流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流入电子的电极为正极;根据离子的迁移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阳极、阴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阴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阳极.在原  相似文献   

8.
我系陈元发老师写的《电极的方向性》一文,论述了电极概念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分歧和混乱现象,提出“什么叫做电极?”的问题,引用了许多文献的不同说法,都得不到一个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正确定义。作者然后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电极具有方向性。这是目前一般教科书所没有提过的,我们认为很值得共同讨论和研究。 该文用实际的电池,作直观的图示,证明了无论在原电池或电解池都同样是:凡是电子运动的方向(电流的反向)有还原力,都是阴极(或负极),凡是电子运动的反向(电  相似文献   

9.
作功冲程是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亲眼观察到这一过程,加深对它的理解,我自制了汽油爆炸演示器,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找一个带盖的塑料盒(无螺旋丝口),作为“气缸”,在盒口处涂上凡士林,使塑料盒密封,同时也起到润滑作用.然后,在塑料盒的侧壁打两个小孔,分别穿入一段一端磨尖的金属丝作电极,再将这两个电极通过导线接到电子打火器(可从废电子打火机中取出)的两端,为了便于操作,可将电子打火器固定在大橡胶塞上.这样汽油爆炸演示器就做好了.(如…  相似文献   

10.
在中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中性红聚合膜.中性红的聚合是在高电位引发下,氧化中性红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聚合膜的厚度也增加,同时电极由导体向绝缘体转变.电极表面的形貌图也说明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包埋在KGM膜中的肌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0.2V~0.8V循环扫描,可得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403V,这是肌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6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Mb-KGM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亚甲基兰聚合膜的电化学表征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亚甲基兰聚合膜.亚甲基兰的聚合是在高电位引发下,氧化亚甲基兰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聚合膜的厚度也增加,同时电极由导体向绝缘体转变.电极表面的形貌图也说明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SAB的电分析特性,探讨了还原峰电位、峰电流与PH值的关系,求得了该化合物的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及扩散系数,研究了其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性质、扫描速度对峰电位峰电流的影响,提出了不同酸度下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与多媒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微型实验宏观化化学演示实验,一般选用试管,用量少,操作方便,但由于试管体积较小,实验现象只能近看,不能远瞧。如果对这类试管实验进行“宏观化”投影处理,那么全班同学就都能清楚地看清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微型原电池实验中,我首先用实物投影机上的活动摄像头对原电池演示实验进行实拍投影,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实验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何解释呢?我在课件中用动画的手法模拟出金属锌电极由于比较活泼,容易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而溶解;锌电极上的多余电子通过外部回路到达铜电极,溶液中的氢…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通讯电子技术》(昆明:云南省电信器材厂)1973年第一期阳景河同志写的《论电池的电极》一文:文中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电极”这个不够明确的概念,又一次揭露它的混乱状况;并论证了电池中碳棒和锌壳有两重性,它们是正极也是负极,共同处于统一电极体中;并认为不能把一个电极体碳棒或锌壳笼统地称为正极或负极来解释一切电现象和化学现象,而必须以电流方向(或电子方向)来确定何者为正极何者为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锌铜原电池时常对Zn片电子为什么转移到Cu片上产生困惑,通过与氢氧燃料电池教材叙述对比发现,造成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材没有给出“锌铜原电池为何能够引发”的叙述导致的;建议在锌铜原电池教学中,除了强调Cu电极的导电性,还应赋予Cu电极“催化剂”的角色,以解决学生的困惑;提出微观探析基础之上的微观探析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种可以卷起来观看的电脑荧光屏“电子报纸”,已经在飞利浦公司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研制成功,5年后这种电子报纸将走上报摊.有许多电子公司都在研制这种未来电子报纸,但电子报纸荧光屏能否柔韧、有效和省电是科学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液晶和发光聚合物都是制造可弯曲荧光屏的理想物质,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快速开关荧光屏像素的方法,即通过接通和关断像素,形成颗粒细而且闪动不太明显的图像.目前开发的“无源矩阵”系统,即通过电极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交流电时,教师一般都用示波器来演示交流电的波形.由于交流电的频率较高,荧光屏上亮斑移动得很快,在水平偏转电极上不加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一条竖直亮线,而不是亮斑在上下移动,当在水平偏转电极加上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稳定的正弦波.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交流电的波形及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下面介绍一个实验:“用直流电演示交流电的波形”,并用示波器观察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科技e点     
海底存在着一种“魔力”,可能会成为未来电池充电的途径。将取自海底的水和沉积物装在一个容器里,加入一些细菌,然后插入两个电极,一个电极插入沉积物中,另一个电极插入水里,将两电极的另一端接一个电灯泡:电灯泡竟然亮了!这是美国一科学家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Cu(II)与L-谷氨酸(Glu)二元体系循环伏安特性,研究了pH、扫描速率及浓度等因素对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3.83,扫描速率v=29mV/s时,Cu(II)与L-谷氨酸二元体系循环伏安图中的峰电流最大.该实验条件下在铂盘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对Cu(II)与L-谷氨酸等摩尔比的体系,其还原峰的电子转移系数为0.55,在200mV/s时,标准速率常数KS=0.56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