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化语文能力考查且测试目标明确具体。以现代文阅读第26题为例,这道题既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辨识能力,又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原题如下: 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4分)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当家     
嗨,大家好!我是吉祥羊,今年轮到我们羊族当家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羊族文化“大餐”,欢迎大家光临“品尝”!第一套餐:让你先知道“羊”字的读音。“羊”字的拼音是第二套餐:让你了解羊字的演变过程和字形。“羊”字是结构,“羊”字的笔画顺序是(请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相似文献   

3.
一、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写出漫画的内容,并根据要求写明寓意。1.这幅漫画的内容是(不超过50字):2.这幅漫画如果从肯定的角度看,它的寓意是(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幅漫画如果从否定的角度看,它的寓意是(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gxueshengshid二、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对人物进行合理想象,并根据要求答题:颁奖的音乐响起时:第一名的人不来领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名的人不来领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名的人不来领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4.
写字教学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在这方面只有初步体会,写出来供任写字课的教师们参考。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熟习教材进行备课。习字教材(习字帖)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是有系统性和内在联系的。如在习字帖第三面中的“文”字是由第二面中的“丿”(撇)和“丶”(捺)和第一面中的“一”(横)再加“丶”(点)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14.调首格,又名“乙上”、“睡鸭”格。谜底须三字以上。格法是将谜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调位置与下面字连读扣谜面。[例]“蜃楼”(打中国地名一)谜底:上海市(按格法读成“海上市”)。 15.调尾格,又名“乙下”格。格法与“调首”相似,不同的是在于把谜底最后两字位置互调。  相似文献   

6.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第⑤句是这样的: “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兵车行》。但第一句中加点的“恨”字明显错了。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应为“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相似文献   

7.
对古今“两位人物”自始至终称“职分”,将主旨定位于“当今官员区别于旧官员——公而忘私。但是,还需要升格:第一,标题中的“门”字前应加一“家”字——凸显对比参照点。第二,任局长第二次“刚推开门”应同第三次“走到门口”互换——层层深入。第三,任局长“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的事,应全是“公安”的事——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漫谈标点     
提起标点符号,不少人会说它是“进口货”,其实不然。汉朝许慎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一书中有“、”(音主)字,定义是“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意思是说:在文章中如有可以点读(dòu 逗)的地方,就用“、”字来标点,也就是在可停顿的地方就用“、”来表示,这个“、”字类似现在的逗号。《说文解字》中还有一个字是“√”字(有人称它横折),许慎解释说:“钩识也”。这个“√”字就  相似文献   

9.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10.
英国《每日镜报》举行了一次“三个字小说”的征文比赛活动。应征者有八百人之多。经过评选,公布结果,第一名的三字篇是:“神垂死”。第二名有两篇:“侏儒跳”和“衣柜咳”。以下还有若干名次,而且还有评语。名列前茅的“神垂死”的评语是:“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忧虑……”这样的“三个字小说”,真是“天晓得”!(小聂辑)天晓得的“三个字小说”@小聂  相似文献   

11.
一、己、已、巳这一组字笔顺笔画完全相同。关键要掌握第二画与第三画的连接方式。己 :第二画“一”与第三画“”相连。如“自己”读作“j嫬”。已 :第三画要伸上去点 ,但未封口 ,如“已经”读作“y嫬”。巳 :第三画伸上去封口如“巳时” ,地支的第六位 ,读作“s尙”。口诀 :巳满已半不出己。二、戍、戌、戊、戎这一组字 ,只有很细微的差别 ,极易误读误用。戍 (sh敶) :指军队防守。如“戍边”。戌 (x懕) :古代的“戌时” ,指下午七点至九点 ,又指地支第十一位。戊 (w敶) :天干的第五位 ,用作表顺序的第五。戎 (r幃ng) :指军队、军…  相似文献   

12.
庆阳市如西峰、庆城、镇原、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环县合道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第三人称单数“他(包括镇原的‘那’)”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庆阳市多数方言点不具备关中以“我你他”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的特征,只有与关中毗连的正宁、宁县、西峰区温泉镇如关中方言那样,以“我你他(撵=)”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关中方言区只有定边和麟游(麟游限于次用)复数的标志为“们”,庆阳市很普遍地以“们”字为标志.庆阳多数方言点“兀”读作去声,跟关中多数方言点一致;庆阳多数方言点远指代词分为两个层次,其第一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不太远、看得见的;第二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很远、甚至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13.
我讲“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提出问题,说明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学生思考后再讲:实验开始先通氢(第一步),通氢以后再点灯(第二步),由黑变红先撤灯(第三步),试管冷后再停氢(第四步)。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后,一字一句把这“两先两后”讲明确,不含糊,然后提炼出四个字:“通—点—撤—停”,这就加深了学  相似文献   

14.
《死海不死》是初中语文第四册中一篇说明文的题目,细读课文,我觉得这个题目中的第二个“死”字应加引号才对,理由如下: “死海不死”在逻辑学中被称作单称否定判断,象“愚公不愚”、“凡人不凡”、“傻子不傻”等都是这种类型。此类判断用以否定判断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它在形式上有如下特点:①全句仅有四字,且首尾两字相同,逻辑成分是:第一、第二两字构成主词(或叫主项),第三字“不”是联系词(或叫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殷周铭语文里的“(?)”字,过去释为“(来辶)”或“(?)”,没有定论。本文从字形分析切入,通过该字所在语境的探讨,结合相关字词的考释,在否定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该字就是后来的“(矍辶)”字,在铭文里主要有三种用法:第一,用作人名;第二,用作动词“行往” “前去”;第三,借为“護”,表“辅佐”“辅助”。  相似文献   

16.
[教例简述]这是王学东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6期)。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第一组提问: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7(德馨)第二组提问:  相似文献   

17.
[教例简述]策划用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充分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思路。第二课时,分析小姑娘形象,了解照应笔法。现在是第一课时。教师:《小桔灯》贵在一个“小”字。“小”字在文中前后共出现了20余个。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的“小”字。  相似文献   

18.
安徽肥西县山南中学张文生同学、山东鱼台一中赵树祥同志就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第七部分开头一段文字提出了如下疑惑:作者第一句话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第二句接着说:“但这回却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那么,按作者的话的意思,下面所要说的意外之处,应当是超过作者“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推测,也就是说,“这回”(三一八惨案发生的事)的“几点”比作者推测的还要坏,还要“恶”,还要“凶残”,还要“下劣”。但作者接下说的第三句:“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双册教材上有几处编、排、校方面的疏漏,兹按册次指出来略加评析,供有关老师备课时参考。△第二册《王冕学画》课后练习第二题为:选合适的词填空,再读句子。其中第(1)小题是: 荷花开得( )鲜艳。(很、更) 很多老师认为应该填“更”。理由是: 1.本课的“生字条”中有“更”;“很”字在第一册《小猫种鱼》中已出现过,该课文后的“生字条”和书后的“生字表”中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使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问题。一、笔误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页倒数第二行带点的字:“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其中“和体积”三个字下面忘记加点,变成了“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再如第32页图11—20氧气分子的速率公布图例说明中有:“蓝柱的高度表是在0℃时的速率在相应数值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这句话,而在图中所用的不是蓝柱,而是用红柱来表示,以上两处是否为笔误,抑或印刷错误,不得而知。二、重复修辞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6页练习六的第(3)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