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4.
《燕子专列》这篇文章讲的是瑞士政府和人民救助濒临死亡的燕子的感人故事。课文文字浅显,内容平实。教学时,教师应着力通过品读和想象去挖掘浓缩了二字里行间的救助真情,感悟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知晓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而本文则讲述了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  相似文献   

7.
燕子专列     
1990年春天,在遥远的欧洲,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旁,站满了送行的人们。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南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离自己最近的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相似文献   

8.
《河北教育》2013,(1):11
最近,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这样一件事: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大意为生活在瑞典的燕子每年要飞到南方过冬,有一年遇到罕见寒流,燕子无法南飞,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用火车将燕子运到南方。题目问,如果你是燕子,你会说些什么?这位网友说,儿子为了改答案,连续三天大课间都没下楼玩。答案从"谢谢",到  相似文献   

9.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被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再读——理清层次]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归纳起来,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一、人们为燕子专列送行;二、瑞士政府决定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三、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四、燕子专列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理解是模糊的,而以"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去感动孩子,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专"表示火车特别的用途,它是个非常活跃的词素,在生活中会不经意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流露出来.比如:专车、专家、专座……;"专"也是个非常多情的语言因素,在"专"的背后隐藏着"爱"的深意,比如"专家"是对技术人才的敬爱,车上的"专座"是对老弱病幼的关爱……如果能从孩子的已知为基点引导孩子去读懂"专列",进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孩子对"专列"的认识就会深刻而明白,也就能从专列中读懂瑞士人的爱鸟行为.于是,我在执教<燕子专列>时,在开课环节中设计了以下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1.
第1课 燕子 〔重点〕1.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燕子的顺序,掌握每段所写的燕子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第十册第一课看图学文《燕子》,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洋溢着诗情的图和充满画意的文,为本课的审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在看图中,感知形态美教学时,可由图及文,在图的形象感知中理解燕子的形态美:①燕子的羽毛是什么颜色?它给人怎样的美感?②燕子的翅膀和尾巴有什么特点?图中燕子的形状,在线条上给人怎样的美感?(流畅明快的线条构成优美轻盈的体态美)③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显示了怎样的特点?(忽上忽下,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表现了人、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主题。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课文采用倒序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在选材视角上也较为独特,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燕子专列》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决定用火  相似文献   

15.
<正>江汉平原的燕子比炊烟飞得远。炊烟只往上飞,燕子可以飞往任何方向。只是在我们老家,没有人留意燕子飞离堂前的准确日期。就像它们来时,除了柳树和桃树,平原上的大部分树木还没有完全苏醒,人们都在忙春耕。可是,我非常在乎燕子的来去。在那些年里,有燕子的欢喜和没有燕子的惆怅,一直是我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严丽红 《师道》2012,(11):26-26
燕子是时令的象征,它的身影活跃在四季的意象里。在人们的心里,常把燕子想象成一阙词,一首诗。燕子总会给人的心灵带来一种抚慰,给人的生活带来一份美好。因为对燕子的喜爱,所以我选择郑振铎写的《燕子》这一课来上公开课。我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并让他们画画心目中的燕子。  相似文献   

17.
第九册习作四要求: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在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瞧,一对燕子带着它们的孩子在丽丽家的屋檐下安了家。它们时而飞出去为孩子觅食,时而在低空翩翩起舞,时而叽叽喳喳地欢叫,仿佛在告诉人们:我们一家生活得多快活呀!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丽丽推开家门,正准备浇花。哎呀!一只小燕子从燕窝里掉下来啦!小燕子还不会飞,它无奈地扭动着身子“,叽叽叽”地惊叫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丽丽还没来得及赶过去,邻居家…  相似文献   

18.
燕子垒窝     
春天一到,春风吹遍北国大地,小草发芽,杨柳吐绿,小燕子就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家都知道,小燕子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可燕子更是建筑家。为了研究燕子垒窝,我在燕子垒窝时,留心地进行了观察。燕子建巢之前,第一个工序就是精心选择巢址。燕子的窝巢大都选择在地势较高的正房屋檐下,破旧或无人居住的  相似文献   

19.
马爱琴 《早期教育》2001,(19):15-15
记得小时候,家中屋梁上筑有燕巢。吃饭时屋梁上无拘无束的燕子呢喃私语,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如今人们对一向作为人类朋友的燕子来访安家,好像也不那么热情了:未等燕巢有了雏形,就被无情的竹竿捣掉;燕子也对人们失去了信任,不再、不敢、不愿在人多的居所筑巢建窝。现在小镇上的孩子们也就较少看到燕子和燕窝了。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前庄周先生就关注了燕子,总结出燕子生活在人们周围,甚至就栖息在自家的屋梁上,也没有人伤害它,并说这是处世的大智慧.细细一想,庄周先生总结的是有很深的道理的,燕子正是深谙生存之道的一种生物,了解人们的心理,选择适合的生存方式,才能维持长久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