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声誉评价日益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是学校声誉的核心价值要素。教育质量通常仅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学校声誉的"学业至上"价值导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学校声誉评价的价值导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2.
时间、空间、价值是影响教育实践和质量监测评价的三个基本维度。在时空观念上,传统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存在偏重共时性评价忽视历时性评价、偏重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评价、偏重"在场"要素评价忽视"不在场"要素评价等问题。在教育价值观念上,传统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偏重工具性价值,忽视终极价值,存在手段与目的倒置、投入与产出错位现象。重塑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要在时间、空间和价值三个维度上秉持OBE教育理念,以"产出导向"为原则改进完善监测评价手段,构建时间不间断、空间全覆盖、价值行为一体化的质量监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中国加快构建教育评价体系,擘画出“建立”“完善”“形成”三步走路向。在主体要素上构建统领型教育评价模式,开创公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价值要素上构建共同体教育评价格局,开创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操作要素上构建数字化智能评价样态,开创科学性与高效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支撑要素上构建适切性教育评价基座,开创现代性与在地性相统一的新路向。沿着这样的路向继续探索下去,尤其是解决好教育评价实践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近则能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远则到2035年能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必将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7,(4):81-88
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从"对教育的评价"向"促进教育的评价"转变,对教育评价本质的认识从认为教育评价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获得能力或生产知识的认知过程的评价。研究参考教育评价领域前沿权威文献,总结了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八个转变:教育评价的理念从知识论到认知论,从反映论到建构论;教育评价的目的从遴选到问责,从鉴别到诊断;教育评价的内容从知识到认知,从Rs到Cs;教育评价的工具从标准化到情境化,从纸笔化到数字化;教育评价的要素从题目到证据;教育评价的环境从封闭到互动,从强迫到吸引;教育评价的方式从测验到活动,从有形到无形;教育评价专业指南从经验到规范。以此为我国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使教育评价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教育性"决定了其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随机性、生命体验性和不可复制性,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存在着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培养目标又使高职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和结果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高职教育的特性和培养目标为价值标准,以目标评价模式为视角,在反思现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诸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能力为价值取向、凸显企业主体地位、评价内容与方式"实践化"、评价结果效用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6.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了常熟理工学院"五措并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课程进培养方案、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基于此,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资源上的不足,从建设"用以致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条线协同、产学研用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就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任务.这就要求创新评价的理念和功能,选择目标与过程、过程与发展、发展与自我发展辩证统一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性"评价;建立评价体系的宏观结构,形成相互区别、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系统化的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完善评价体系的微观策略,在指标体系、方式体系、反馈体系这三个横向要素上优化机制.提高评价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路径。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资源上的不足,应以教学为中心,构建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搭建面向应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汇聚"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以产出为核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