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六朝隋唐比丘尼风采殊异的时代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这一曲折艰难的过程表现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在演变中的不同时代特征,生活在这两个时期的比丘尼也风采殊异。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呈玄学化倾向,僧尼以清谈玄理见长,名尼也深具名士风度;南北朝禅法在南北某些地方初盛之时,一些尼姑则呈现禅意风采;自梁陈滥觞,至于隋唐,佛学受禅学以至禅宗的影响,澄心见性的倾向明显,尼姑同样显示知性重悟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2.
比丘尼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群体。比丘尼虽因多种因素出家为尼,但是基本上都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空间密切相关。比丘尼的生活可以出家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她们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中都标榜了外在社会赋予她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她们的社会形象是积极的。比丘尼的个人生活及其在社会空间中的角色同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比丘尼传》有许多习禅的比丘尼。她们习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习禅观的路数,另一类为修习禅诵的法门。比丘尼通过禅定,在娑婆世界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相似文献   

4.
《比丘尼传》是南朝梁释宝唱所写的一部比丘尼传记,是中古时期比较有价值的语料。文章选取《比丘尼传》中的复音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并浅谈汉语双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迅猛流播发展的时代,也是佛入中国而中国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泊来佛教中国化,其重要特征是受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造和影响日益世俗政治化。本文拟就魏晋南北朝佛教政治化有关问题作粗浅探讨,请学界同仁指正赐教。魏晋南北朝佛教政治化,首先表现为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主,受皇权政治所直接控制支配。  相似文献   

6.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传入期和成长期。佛教能够传入中国并成长发展,除由于佛教本身的宗教说教以及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源外,还与帝王们的"倡佛"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隋唐五代时期阼为中国山水画的初创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立国只有三十七年时间(公元581—618年),它是魏晋南北朝与唐代的过渡期。隋唐在政冶上充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家,在艺术上却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由生动的学术思想。山水画的发展也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酝酿,在隋唐五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这个发展过程,是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同步的,“禅宗昌明,山水方兹”。  相似文献   

8.
我国佛经专科目录的出现,是与佛教的传人、盛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从东汉开始流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佛教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比前代更加盛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翻译佛经著作风行一时,出现了寺院经藏目录,即佛经专科目录.佛经目录是我国古代专科书目中一个很大的部门.最早在曹魏时,出现朱士行专录汉代诸家译经的《汉录》,西晋有竺法护专录自译经论的《众经目》和聂道真通录古今的《众经录目》均失传.其后有东晋释道安编成的《综理众经目录》.现存最早的是南朝梁武帝时释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唐代留下了著名的《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明末有著名的《阅藏知津》.在此,我们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佛经专科目录的形成与发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专科目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经增多.相应的  相似文献   

9.
从南朝梁宝唱所撰<比丘尼传>中,透露出当时比丘尼出家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普遍崇佛的大环境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个人原因,如生活贫困、婚姻不幸、疾病缠身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的现象很早就已出现,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茶文化出现了互动现象。一方面,中国茶文化适应了佛教的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因果报应、地狱受过和忏悔负罪等宗教观念也传入了中国。忏悔之法,作为佛教的一种宗教仪规,对中国一般僧尼乃至普通士人和民众的历史影响十分突出。忏悔观念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儒学道德自律的某种缺失,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文化产物,成为影响中国士人文化品格和社会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文化因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得到提升;由于频繁的丝绸之路贸易,于阗成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佛教的传入,使于阗绿洲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嬗变.这个时期是于阗文化的勃兴期.  相似文献   

14.
魏晋以后,佛教思想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美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中国化进程,并对当时的绘画与雕塑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基于类型学的方法,研究山东地区北魏佛教造像变化的轨迹,讨论其造型风格来源、流变,结合当时当地佛教传播、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寻找造像背后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割据的时代。然而,这时期西域和内地的密切联系以及一致性并非削弱;而且恰恰在这时,高昌地区形成了与内地同一的郡县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佛教的中国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它催生了与儒、道鼎立的中国佛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西汉至西晋的输入传播是佛教中国化的开端,其主要活动是翻译佛经、讲习经义: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是中国佛教的成长发展期,连续出现了中国佛教的两个信仰高潮;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成熟繁荣期,八宗争鸣,竞放异彩,而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五代以降是中国佛教的退潮延续期,佛教的中国化至此定型。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唐长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之一,所著三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被公认为代表新中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编论集几乎涉及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所有重要方面,不仅得出一系列极富开创性和启迪性的新结论,被广为称引,而且开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新课题,惠及后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论肇始于《周易》,成熟于唐代。而处于之间的刘勰对审美意象论最终铸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勰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耳濡目染中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而对其文艺美学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儒道两家。本文从意象本体论、意象创构论以及对唐代意象论产生的影响三方面对刘勰的审美意象论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