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审美关系,就必须区分三对基本概念,并明确构成审美关系双方的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各自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2.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4.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对我们来说,有似曾相识而并不熟识之感,真正深究起来,对它的形成,结构和特性都不甚清楚。其原因恐怕在于,与形态相对清晰和稳定的其他客体对象不同,审美对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幽涉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的结果,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对审美对象的形成及其结构作出大体的描述和界定,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客观存在的可能的审美对象,因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而在现实性上有所差异。只有循着社会历史生成和发展的轨迹并深入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审美对象的实质,并由此实现审美活动丰富多彩的创造。时代创造着审美对象。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创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审美对象,同时也赋予我们创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审美对象的能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审美对象是他现象学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从艺术作品入手界定审美对象,指出审美对象的内在结构,以及他的特殊存在性--自在自为的准主体,同时也着重探讨了审美对象的世界和审美对象的深度。笔者对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进行阐发,并探讨了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体-对象关系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具体论述了审美主体,对象的双向互动关系,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存在特征,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中的主体与对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审美关系是美学理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对象性存在的关键,也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审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正在于它所具有的主体性、历史性与差异性特征,使其与其它的各种关系区别开来,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审美代码     
审美代码是具备感性特征与可知解性的符号或形式。审美代码承载着多种层面的审美信息而成为与人的感性存在和本体存在密切联结的对象或客体。审美代码的符号蕴含包括:1.作为审美对象它是非本体的;2.作为经验的载体它唤起审美体验;3.作为价值赋予所成之本体它又是非对象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自由问题是整个审美活动本质之所在,而审美对象的自由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认识审美对象的自由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厘清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对审美对象自由问题的观点和逻辑是我们理解审美活动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审美态度因素、完美状态因素等的影响;健康的审美心理对一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审美心理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表述?西方美学一直把关和艺术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所在,现当代中国美学侧重于审美关系的研究,审美幻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对象,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认为:(1)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审美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2)范畴和命题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3)研究中国美学史,必须以研究主体自己的思路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构,以达到与现代美学的思维性沟通,从更深层次发掘中国美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时,却遇到了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关系客体应当是法律设定的体现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客观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法律关系客体不同于法律上的标的,人身可以成为法在系的客体,行为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是教材中文章的思想内容美和语言形式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创造活动,必须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具体把握其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