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说《黄金罗盘》是作家菲利普·普尔曼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并且赢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卫报小说奖"。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1946—),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擅长运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创作手法,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或以此为写作基础,进行奇幻文学的创作。本文通过对小说《黄金罗盘》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菲利普·普尔曼在奇幻语境中赋予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读写》2008,(4):128-128
<正>文字类稿件涩小说:以校园青春体裁的小说为主。内容不得涉及暴力色情描写,无政治、宗教倾向,真擎动人的故事优先选用,篇幅在3000-10000字。稿费标准为80-150元/千字。空镜子:非青春体裁小说,主要包括武侠、奇幻、悬疑类小说。篇幅在5000-10000字。稿费标准为80-150元/千字。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读写》2008,(5):160-160
<正>文字类稿件1、涩小说:以校园青春体载的小说为主。内容不得涉及暴力色情描写,无政治、宗教倾向,真挚动人的故事优先选用,篇幅在3000-10000字。稿费标准为80元/千字,2、空镜子:非青春体裁小说,主要包括武侠、奇幻、悬疑类小说,篇幅在5000-10000字。稿费标准为80-150元/千字。  相似文献   

4.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4年大陆新武侠在小说原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今古传奇·武侠版>、<白桦林·新武侠>、<湖北画报·奇幻>、<科幻世界·奇幻版>、<武侠故事>等期刊为阵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2004年大陆新武侠文坛的成就,昭示着以中国先进文化为指导的中国大陆武侠文学与通俗小说的繁盛.  相似文献   

6.
卢婧洁 《海外英语》2013,(1):177-178
华裔女诗人陈美玲的短篇小说《月亮》讲述了一个名叫"月亮"的华裔女孩因为遭受一对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的侮辱,继而奋起复仇的故事。这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仍以其荒诞、诡异的意象和黑色幽默在让人感到震骇的同时,又让人忍俊不禁。该文试图通过解析小说中的多种意象,探寻隐藏在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爱情故事的小说。小说从主人公斯嘉丽命运的变迁、情感的经历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文学主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从意象解读、审美理想、人性思考等角度深入探究小说《飘》的文学意蕴,并对小说中的美学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充分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奇幻小说研究方兴未艾。在当代奇幻小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奇幻小说的文体界定、创作现状与批评历史;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力图对奇幻小说作一统观全局的观照,认为“禁忌“与“架空“世界是理解其主要特征及意义的关健,并指出奇幻小说不仅是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通俗文学的重镇,武侠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精彩绝伦的武功对决、豪情万丈的侠义精神以及天马行空的奇幻的想象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波谲云诡的神奇的武侠世界。在浩如烟海的武侠小说中,金庸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无论从历史、思想、哲学、宗教、文化、武功、人情等各个角度去赏鉴都堪称新派武侠经典中的经典。对于金庸的小说,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我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式,其最大的艺术价值应该体现在小说对叙事手法的运用上。小说是否精彩,能不能真正吸引读者,关键还在于小说家讲故事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大都是通过报刊连载的方式刊行,作者在宏观上构思一个故事的梗概,然后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展开。在那个时代,报刊的发行量是衡量一部小说价值的重要的尺度。于是,如何通过叙事策略让读者对阅读充满期待,欲罢不能,是小说家都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完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蛙》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最好表征.《蛙》带有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魔幻现实主义使得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永久的生命力,这种创作手法对当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思潮,其表现形态丰富复杂。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丁玲从一开始登上文坛就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情绪,特别是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然而,她的创作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实际上,丁玲的整个创作存在着一个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中断到最后消亡的过程,这也是丁玲小说现代性的演变过程。丁玲以莎菲系列形象这一中国的、现代的女性形象群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从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和消亡的过程,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探索与失误,看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原则和创作方法。它在现实美学观念上融进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又超越了它们各自的局限;在表现方式上,它运用亦梦亦觉、人神相通的原始神话来承载拉美荒诞怪异的现实;在艺术手法上,它大胆实验创新,形成了一种空前的世界艺术手法的大融合、大汇集。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曾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道绚烂的风景。在反动以往小说的主题与技法、开启新一代文学潮流上 ,有着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着力从社会史和文学史两方面考察“新写实”小说崛起的背景 ,把它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如今的发展轨迹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并在对照当今文坛现状与发展趋向的基础上 ,提出“新写实”小说的生命和未来主要还是在于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15.
范稳的“藏地三部曲”小说通过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书写藏地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孤独感和生命意识,在史诗性的叙述中,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这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杨书案的历史小说对古代思想家形象的刻划主要见于《孔子》、《孙子》、《老子》、《庄子》,四圣代表的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面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杨书案以开放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把历史的真实以及小说的虚构交织在一起,从历史文化氛围、人性的基本特性以及思想家智慧的形象化表现等方面,塑造出活生生的孔、孙、老、庄形象,让人从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无比深邃和难以尽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Magic in the Air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Harry Potter phenomenon in terms both of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statu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literature. It also sets the stories themselves within tradition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where orphans and schools and magic may work as they do in these novels to expunge with parents any class or geographical specificity from the worlds they inhabit. Finally, the work is looked at in the context of magic and the realism of a writer like James Hogg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9.
Written before the successful publication of Skellig (1998), David Almond’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Counting Stars, has attracted less critical attention than his more famous novels. Falling between fiction and autobiography, the earlier short stories are more firmly grounded in realism than the novels, which feature elements of fantasy or magical realism. Nevertheless, Counting Stars introduces several of the key themes and images that are explored in a more fantastic way in Almond’s later work, and is indicative of how this turn towards childhood concerns initiated his development as a children’s writer. This article explores Almond’s concern, in Counting Stars, with finding “magic in ordinary places” and his preoccup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spirituality. A close reading of these stories 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use of both secular and religious imagery to express the individual’s potential for transcendence within the ordinary and everyday, a theme to which Almond frequently returns in his novels. Influenced by the poetry of William Blake, Almond uses Blake’s notion of co-existent “contraries” to emphasise the relationship of opposites such as physical and spiritual, real and imagined. In addition, the iconic image of the angel becomes the means of deconstructing the fixed concepts and binarie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diverse and imaginative meanings.  相似文献   

20.
汉民族宗教意识对中国古代战争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教的"泛神论"与神秘主义思想幻化为战争小说中的战阵斗法等魔幻情节,佛教的虚无主义思想对战争之政治是非进行了解构.前者更多地侧重于"技"层面的展示,后者则倾于"理"层面的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