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观与女性批评更多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后殖民理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一种阐发,其强烈的解构性和批判性以及实践性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皮瓦克的作品集多种理论于一体 ,涉及题材广泛 ,语言晦涩难懂 ,因而对中国的译者是严峻的挑战。王丽丽同志在翻译斯氏的《三位妇女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一文时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译 ,王文的误译大多是由于译者对斯氏的论点以及她讨论的三部作品缺乏了解所致。另外还须注意斯皮瓦克作品中具有特殊含义的Subaltern一词在汉语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斯皮瓦克评论了《庶民研究》一书并发表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该书作者从变化和危机的关系入手,把庶民看成历史变化的动因,以此来解构遮蔽了庶民意识的精英的历史编撰,斯皮瓦克对此表示肯定,同时她认为,庶民意识是一种建构而非天生,没有关于庶民和庶民意识的真理,由于精英阶层对认知失败的成功控制,庶民的意识不可能得到恢复。斯皮瓦克还对流言的作用和女庶民的从属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斯皮瓦克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她关注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他者,主张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肤色等因素而放弃文化批评的权力,并通过策略性本质主义的批评策略来颠覆性别的、文化的、种族的等级秩序。斯皮瓦克对第三世界女性差异性的分析,揭示了白人女性主义者的特权意识和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的霸权本质,实现了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再认识。斯皮瓦克的批评思想和方式为我们研究西方或白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也是理论家们所持续关注的领域.斯皮瓦克通过特有的解构思维,在打破经济文化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从后殖民视角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阐释力量,剖析了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也是理论家们所持续关注的领域。斯皮瓦克通过特有的解构思维,在打破经济文化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从后殖民视角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阐释力量,剖析了帝国主义危机控制与第三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的世俗化和庶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从其内容和形式所表现出的总体风貌或总体形态来说 ,具有世俗化和庶民化特点。其世俗化的表现主要是逐渐地、程度不等地淡化着自身的宗教色彩而增强着世俗色彩 ,以致成为宗教面纱下的社会文化。其庶民化的表现主要是逐渐削弱着自身的上层社会特点而增强着庶民社会特点 ,即逐渐地远离上层社会而走向庶民文化。归义军时期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的世俗化和庶民化过程均达到高峰 ;其时的敦煌宗教及其文化 ,世俗化和庶民化特点较为突出 ,从而使宗教及其文化在敦煌地区寻找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及其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晚唐商禁的松弛和两税法的施行,使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催生了庶民阶层的形成,商人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慕商、从商的风气开始影响着士大夫阶层,使得中晚唐的文学创作逐渐带有商业气息。在这其中,作为商业娱乐方式之一的说话,逐渐兴盛,与唐传奇同时发展,为宋元话本的形成做了故事母题和叙事形态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歌舞伎是日本古典戏剧之一,现在去剧场看歌舞伎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它的内容、它的表演形式已经游离民众的生活太远,很难引起大众共鸣。但是这样的歌舞伎也曾经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纯粹的庶民娱乐。文章从歌舞伎发展的历史、支持歌舞伎的团体、幕府对于歌舞伎的无情压制这些事实来还原真实的歌舞伎,揭示歌舞伎的庶民性。  相似文献   

10.
《洛阳伽蓝记》作为一部史学、文学、文化学名著,在庶民群像刻画上有着积极的文化意义:关注人的命运,表现元魏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元魏庶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斯皮瓦克对底层人能说话吗?的研究开始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贯穿整个底层人研究的也是解构主义。福柯与德勒兹的谈话成为斯皮瓦克解构整个印度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社会文本的突破口,同时由于分析底层人的阶级代表或再现的需要,马克思的阶级学说进入斯皮瓦克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2.
将理查德·赖特小说《土生子》置于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视野下对黑人女性的属下性进行剖析,发现在白人中心话语与黑人父权制思想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处于无话语权的社会边缘状态,成为了不能发声的"属下妇女"。托马斯夫人、弗拉和蓓西三人被视为别格悲剧的帮凶,其实质却是她们不被理解的亲情和不被尊重的爱情,这强调了倾听黑人女性话语的必要性以及激发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斯皮瓦克是后殖民主义理论阵营的一个先锋。本文阐述了她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全球化的普世主义观念基础不是真正中立的 ,这一历史进程所遵循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殖民的文化逻辑。这是早期殖民历史在今天的延伸 ,它借助于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强化着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寻求一种历史发展的平衡点 ,努力促使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及历史教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或宏观或微观,层出不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学生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时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各类考试,往往更能直接间接地暴露和反映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或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悬疑、谬误、漏洞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的特定层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以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为例,分析该剧所反映的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8.
杨贵妃之死的叙述者在由封建史官向诗人剧作家转变的同时,历史和文学文本中的贵妃之死所投射出的文化意蕴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受“以史资政”观念的影响,史官们在还原杨贵妃之死的历史场景的笔墨中,更多地投射出忠奸之争、正邪之辨的意味.从《梧桐雨》到《长生殿》,李、杨故事在细节及主题上经过白朴、洪昇二人历时近四百年的接力虚构和深挖,杨贵妃之死这一源出史实的舞台故事不仅成为中国古典戏剧中最能撼人心魄、最具诗化意味的死亡事件,而且也成了映射易代之际士人生命悲愁和精神创伤的经典文学镜像.诗意地吟咏生命底色中永不消歇的精神靡音,提炼并释放永恒的生命悲愁,是文学的一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留存至今的民间契约文书记载了大量反映人们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的行为,真实再现了礼法的规定与社会实际生活的结合方式与结合程度。通过对契约文书的考察,分析中国底层社会的家庭活动,探讨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会发现在父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以往印象中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形象,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比想象要大得多的距离。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空间的转换,受到"情、理、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父之附属到夫与妻齐再到女性尊长,民间社会的契约活动证明中国古代社会庶民女性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而非"无自专之道"。  相似文献   

20.
"真实"的教育死了,当然教育的死亡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灭亡。走向虚无主义、痞氓之性、文化荒漠、规范正义与符号自由之途的教育注定只能一死,或许,"真实"教育的埋葬之地又会是"真实"教育的重生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