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三峡库区国家级重点文物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是一项水下保护工程,等级为特级.为保证它能在水下长期安全运行,有效地保护文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特建立了一套长期实时在线的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电测传感子系统和光纤传感子系统两部分组成,本文详细阐述了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研究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白鹤梁题刻研究作为巴蜀地域与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就广受研究者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里就国内学术界对白鹤梁题刻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在对整体状况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探讨其不足,提出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溧水濮氏家族是白鹤梁题刻所见著名姓氏家族之一,它是晚清时期江苏溧水一个新崛起的家族,该家族以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而闻名,在晚清、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社会均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鹤梁题刻研究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多角度系统考察,可以为白鹤梁文物保护,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本文就近三十年学界对白鹤梁题刻的研究作了整理与归纳,并就研究现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州牧乃地方之父母官,职掌一州之军政大事。白鹤梁题刻有不少任官涪陵的涪州牧,钩稽其行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平,而且可以管窥其治政,理解其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州牧乃地方之父母官,职掌一州之军政大权。白鹤梁题刻有不少任官涪陵的涪州牧,钩稽其行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平,而且可以管窥其治政,理解其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鹤梁题刻是中华民族的一座水底丰碑,一帧山水画轴,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有厚重的化底蕴,不愧为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8.
民间符号语的历史记录--长江白鹤梁题刻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白鹤梁题刻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唐代来自民间的、关于长江枯水位与农业收成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认识。其认知过程带有中华民族在探求事物本源时,长于了悟,不重实证的特点。其表达上的模糊性,在今天看来,又具有显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意义。由此产生的长江千余年来枯水位的记录、官宦题词以及人雅士、迁客骚人的感叹和相关传说故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文教资料》2008,(3):65-6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的影响非常深刻.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做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的主要单位,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新的历史作用.为此,博物馆界首先要分析这种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进化过程,研究这种新的文化遗产理念对传统的遗产价值观可能带来的挑战,了解这种新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结构的传统性认识将产生哪些影响,从而探索出全方位、多维度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收藏所,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保存、展览、演示的职能作用,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局面.目前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日趋艰难,为了能够很好地拯救和保护处于危险境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然文化遗产代表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最高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文化遗产被人类破坏,我国的相关立法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日趋严竣.如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重要又紧迫.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要同步推进基础性工作和重点、亮点工作,二要把握好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的“度”,三要将公众参与与专业人士引导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21世纪始进入中文视野,2004年在辽宁地区重新引起社会重视,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诸多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消失。虽然保护和抢救的时机稍纵即逝,但是开发利用却可以长久地进行,其中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注意民间文化遗产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开发和保护并重;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合理引入旅游市场机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