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新邵语方言中的的“在咯里/嗯里”一词,在表达“进行”义的同时,隐含有“持续”义.该词既可以作状语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不同的位置所能搭配的动词及其结构不同.“在咯里/嗯里+V(O)n与“V倒(O)+在咯里/嗯里”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可间断性、可完结性及是动态性还是静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前声律以“四声”论而不以“平仄”论,据《文镜秘府论》载,“文”、“笔”皆运用声律,具体规则有:一句中两分句句末声律相间,上句与下旬相对,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三句末同声,第二句末与第三旬末止可同声不应同韵,第二句末不得与第四句末同声,骈文上四句与下四句的声律调谐。  相似文献   

4.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N受+N施+V”句是“N施+V+N受”句通过移位生成的,其生成条件是:N受具有周遍性或有定性的特点,V的宾语能够悬空,谓词绝大多数是动作动词。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面整理可以发现,花东卜辞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一类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另一类是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其中“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有“惠+受事宾语+V”、“惠+工具宾语+V”、“惠+地名宾语+V”和“惠+原因宾语+V”4种类型。旧有卜辞中,未见“惠”字后面跟有原因宾语的例子,因此这种“惠+原因宾语+V”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应为花东卜辞中首次见到。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法中存在“主谓倒装句”,从句法、韵律、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把它和“常规话题句”比较后发现,这些句子中的“倒装成分”跟“常规话题句”中的“话题成分”相当,因此把这类句子称作“句末话题句”更为合适。汉语中的“句末话题结构”和“常规话题结构”之间有一种严格的对当关系,在这一点上修正了Gundel(1988)的观点。“常规话题句”和“句末话题句”是由说话人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同的交际意图造成的,具备一定的语用功能,并不是孤立的、任意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8.
please可作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表示“请”的意思,在句前一般用升调重读,后面习惯上接动词原形;也可用在句末,用逗号隔开,一般用降调轻读。例如: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1、抓住主、谓、宾进行断句.这种方式适用于句式比较规范的情况. 2、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备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进行断句.这种方法适合于省略主语、宾语或主语不断更换的情况. 3、利用句末虚词断句.句末虚词都在句末,借助它们,可以点断一些句子. 注意:有些句末语气助词亦可用在句中,表句中停顿或舒缓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来+V(P)”句存在两种不同的语义,其一表示连动义,成分间关系松散;其二取整体义,框架中不宜插入其他成分,“来”语义虚化(学界称“来2”),重音在“人称代词”。本文认为,“人称代词+来2+V(P)”具有构式地位,构式义与“责任”义有关。本文以人称代词“我”为例,考察了“我来1V(P)”句大量真实语料,认为“我来2V(P)”的典型构式义为言者主动承担责任,非典型语义表示言者对行为/话语权的宣示。其中,V(P)的语义特征受到构式整体义的制约。在构式整体语义中,“来2”是起关键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由"起来"构成的一种特殊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5):102-103,109
本文分析了由“起来,,构成的“NP+V起来+AP”这一句式。认为句首成分经常由名词充当,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V经常由持续义或可以重复的瞬间动词充当,“起来”是动词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的标志,AP经常由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小句充当。“NP+V起来+AP”句式具有非事件性和评判性,句式符合时问顺序原则。  相似文献   

14.
湖南慈利县通津铺话属于西南官话湖南常澧片。通津铺镇方言里“两个”是常用的伴随介词,“两个”作介词的语法格式为:“两个+N+V”“N1+两个+N2+V”。表示共同、协同、相关、比较、对象等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取决于句子中的“V”。“N1+两个+N2+V”格式中“N”的位置影响句义,N1、N2的语义配置有两种类型:施事-与事,主事-系事。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了_1”使用情况的考察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了”,语法学界习惯地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分为“了1”和“了2”。“了1”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一般居于句中,“了。”则居于句末(表示语气)。事实上“了1”不一定非居句中不可,它可以居于句末,位于宾语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10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库中“N+V+得+A”句,发现韩国、印尼、越南、日本四国学习者习得这一句式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初级二阶段是萌芽期,这一时期该句式的功能较单一;中级一阶段是繁盛期,表达功能开始多样化,但该阶段也是学习者偏误率较高的时期;中级二到高级二阶段是高原期。四国学习者在习得“N+V+得+A”句时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明显。了解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伟 《语文知识》2006,(7):26-26
有的学者认为“N1+使+N2+V”这一句式中的“使”具有介词的特点,应划归介词。  相似文献   

19.
罗维 《成才之路》2013,(1):56-56
“强调”就是使句子的某一部分比一般情况下显得更加重要。英语表达中,要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一般可用强调句型“Itis(was)+that(who)+句子的其余部分”。It在句中无意义,只起引出被强调部分的作用。被强调的部分指人时,除可用that外,还可换用who(强调宾语指人时也可用whom)。使用强调句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