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起始,是教学目的的映射,是引导学生思维、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原理的导火索,起到穿插引领整堂课的作用。这个环节学生的体验、顿悟、触引,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考习惯的养成等。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但如何使这一环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却是一件难事。有的设计过分注重形式,学生有了兴趣,却忽视了作用;有的组织了探究活动,却不能使活动行之有效;有的问题设置得很多,却因未能考虑学生思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应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学生的解题技能似乎获得了发展,但是学生的思考空间却缩小了,理解和思考能力反而下降了,甚至连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熟"能"生巧"吗?一、教学设计的"课本化"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03,(21):124-124
培养人是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的,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这就形成了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和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5.
日常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数学课,本身的思维容量比较大,这样的课就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容易"出彩";而有的课,内容相对简单,不容易"出彩"。那么,这样的课仅仅满足于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从"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这一课程理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根,思考是数学教学的魂。离开思考谈数学教学,就会使数学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当前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出现了很多淡化、忽略学生思考倾向的现象,背离了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李红 《山东教育》2006,(4):41-41
已故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生前曾要求南开大学数学所的每位老师家里都要挂一块黑板,以便于记录即时的想法。在他为自己设计的墓地上,要求一定要有一棵树,并在树上挂一块小黑板。由此得到启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问题本”,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所思、所疑、所获等及时记录下来,再继续思考、探索、交流,定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及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应该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  相似文献   

10.
在"做"数学中体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做"是探究的意思,"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激发学生"做"数学"亲其师则信其道."一般来说,某位  相似文献   

11.
徐恒祥 《云南教育》2005,(31):18-19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业出现差错在所难免。其实“差错”作业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资源。教师应有效利用,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批评那些缺乏知识的人是“装着一些片断,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象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不是不加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孤立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组织和提炼。郑毓信教授也多次强调“数学教学不应求全,而要求联”。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学习需要一种真正具有价值的思考,因为数学还是那个数学。但这里的关键是:到底怎样的思考才是一种真正高效的思考?我们又如何才能让学生经历美妙的思考之旅,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探索?一、在生动性与理性思考之间寻求平衡(一)不要让思考偏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体现亲历,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这一新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  相似文献   

18.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知识的筛选,提炼和组织,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的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学生智慧发展遵从三条路线——观察、思维与动手操作。”《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尽的数学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加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枯燥无昧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那么,怎样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数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枯燥,不易接受,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读,或者单一地依靠教材,学生往往会一知半解,这无疑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难度。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