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专论中,喻国明的《新闻媒介与协商对话》,值得一读。作者探讨了新闻媒介在社会协商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着重对新闻传播模式和新闻事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构想。作者思想解放,谈了一些切中要害的观点,学术性也此较强。本刊非常欢迎这种勇于探讨重大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协商对话,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地就改革和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问题,交谈意见,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搞好改革、开放,搞好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被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特别是作为宣传舆论工具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近来在沟通协商对话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渠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是,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相比,这仅仅是开始。新闻工作者还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建立和运用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任务,并且对新闻传播工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话——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重要任务;对话——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话——这是一个新课题。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要进一步发挥现有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注意开辟新的渠道。”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有多种,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的会议、民主党派的会议,还有对话会、招待会、座谈会,等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均可成为发扬民主、协商对话的渠道。这些形式,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即只能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而新闻传播工具则是最经常、最方便的协商对话的渠道。这是因为: 一是每日每时在传播。报纸、广播、电视,都能迅速及时地传播信息,沟通情况。所有其他的对话渠道,都不可能象报纸、广播、电视那样经常、方便,那样有效。二是发行量大,传播面广。一张大报,往往发行上百万份;至于广播、电视,覆盖面是广泛的,几乎全国各地均能听到、看到,这是其他任何对话形式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4.
协商对话,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地就改革和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问题,交谈意见,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搞好改革、开放,搞好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被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特别是作为宣传舆论工具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近来在沟通协商对话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渠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是,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相比。这仅仅是开始。新闻工作者还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建立和运用协商对话制度的重要意义,以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总统来说,要想保住私人的秘密极为困难。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有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尾随而至,这些记者不仅注视着里根遇刺的历史性的瞬间,而且也注视着福特的头碰在机舱门上或卡特行走中偶然失足这种微小的窘境。新闻界常常令人难堪,有时甚至显得情趣不高。比如,当它在全国电视上表现第一夫人时,反映的可能是她的孩子们在吸毒,或者是发表一张由于外科手术留在林顿·约翰逊肚子上的一块伤疤的照片。但是,新闻媒介决  相似文献   

6.
7.
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新闻媒介钳制舆论、制造事端已为美国公众所鄙弃。1977年,美国参议院关于情报报道的小组委员会曾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段时期里与50名美国记者保持有工作关系。事后,中央情报局不得不宣布了一项新的条例,禁止这个机构涉及“任何与美国新闻记者的付费的和签约的关系”,也包括与通讯员和自由撰稿人有这种关系。但是,这项条例并没有涉及中央情报局与外国记者的上述关系,也没有涉及允许不允许执行中央情报局任务的人员冒充新闻记者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有编委指出该刊消息栏中有内容失实的问题,要求编辑引以为戒。该刊的消息稿一向以电讯稿为基础,技术上出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电讯稿时间性强,常无严格的数据资料,以及科学鉴定和审查。这似乎难以完全避免。但是,作为一本科学期  相似文献   

9.
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弗金斯曾经说过:“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一切向内向外传播方式的总和。” 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单位要有效地对外传播与沟通,开展良好的公共关系,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利用新闻媒介。在信息社会里,新闻媒介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它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过去人们常把记者称作“无冕之王”,这当然有点夸大其辞。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这部分人的作用和影响的确是难以估计的。正如《李普曼传》的作者罗纳德·斯蒂尔斯所说:新闻记者李普曼之辈“并不指挥千军万马,然而他确实具有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这一点反过来又赋予他权利去左右总统、政治家和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有线广播是县乡党政领导与人民群众之间,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之间进行社会协商对话的主要渠道。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之一。他明确指出,“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我以为: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进行社会协商对话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广播电视宣传增添光彩,同时,也将引起广播电视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发展和变革。一是由封闭式报道向开放式转变。广播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之一。他明确指出,“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我以为:紫阳同志在这里所指的协商对话,显然不只是限于面对面的对话,而是包括各种促进上下沟通、互相理解的各种方式方法。这种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入的形势下,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刊倡议成立新闻记者之友联谊会得到赞同媒介学术研讨会●四十家企业和新闻单位在沪举行商品经济和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一、上海媒介广告的历史回顾上海,曾经是中国现代广告事业的主要发源地。解放前,上海一直是旧中国的“广告之都”。不少新型的广告品种和广告媒介,都是首先在上海问世的。例如,三十年代初,中国的无线电广播刚刚诞生,上海的电台即开始采用这一新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建国以后,上海媒介的广告业务逐步纳入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轨道。1950年成立了上海广告商同业公会,并按经营特点把会员分为三类:招牌广告、报纸广告和其他广告。报纸广告方面有联台、联华等广告公司,代客承办刊登在报刊上的广告业务。公私合营后,上海广告业务的经营范围有所扩大。报纸广告原来只经营上海地方报纸的广告业务,合营后逐步经营中央报纸和部分兄弟省市报  相似文献   

16.
公众舆论的公众性从一开始就与独立的新闻媒介有内在的关联。公众舆论是在资产阶级公众领域 (即市民社会 )中才得以形成的 ,市民社会是独立自治的领域 ,在其中 ,公众的意见通过舆论的形式公开表达出来 ,对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公众舆论的主要渠道就是各种新闻媒介 ,早期的报刊与公众性结合在一起 ,保证了公众舆论在社会中的力量。但是由于现代报刊的垄断化和过度的商业化 ,公众舆论也逐渐成了可以叫卖的商品或是政治的装饰品 ,它仅仅具有数量上的意义 ,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公众舆论现在要靠媒介制造出来而不是自发地表达出来 ,因此公众舆论成了大众舆论 ,而不再具有公众性因而也丧失了原来的力量。所以 ,当代公众舆论有待于重建 ,而这与新闻媒介的独立、自由、批判精神以及对过度商业化是否保持警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安徽宿县人民广播电台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开创广播宣传的新途径,在领导者和群众之间架设协商对话桥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辟设了《县长与听众》专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广大群众渴望了解领导层的决策意图和工作部署,领导干部也希望了解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宿县人民广播电台于今年9月提出了改革广播宣传的设想,与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  相似文献   

18.
电视从复盖面之广,影响之大来说,是透明度很高的“全方位观察窗”;从新闻舆论的代表性,公开性和权威性来说,它又是祛邪扶正,疏导言行的“社会法庭”。因此,它在诸种社会协商对话中应当发挥主渠道作用。那么,电视台如何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使协商对话真正起到传播、引导和鼓舞  相似文献   

19.
言及中国的广告市场,许多人会说,这是一个媒介称王称雄的“卖方市场”。单从一些大媒介来看,确是如此。您看中央电视台,许多企业为争一点广告时间打得头破血流,再看《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之类,广告版面要等四、五个月。然而,媒介市场并不平衡,如果看一些地方小报或专业报纸杂志,您可以发现媒介之中也存在一个“买方市场”,需要开发和经营。就拿手头的杂志《中国记者》来说,每期发行4—5万,但广告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个浪费。杂志的封二封三做广告,每期至少可以收入1—2万元,这是一个很好的买卖。有人说,这份杂志很专业,和大众化的报纸杂志不同,谁来做广告呢?这讲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介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新闻媒介的本质属性,尚处于争论之中。从新闻与社会的关系层面出发,探究新闻生产的"产品"的核心形态问题,以及新闻是反映社会还是建构社会的问题,实际上构成了对新闻观问题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当代新闻建构主义的观点主张,新闻媒介实际是社会话语的生产活动,新闻媒介是社会"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