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对边缘化学生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是一种杜会取向,这种取向下的教育活动对生命价值有所忽略。其社会取向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取向、精英化取向和应试取向;对生命价值的忽略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生命存在的多样性被忽略。这些表现使郝些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趋向边缘,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课堂活动中要改变边缘化学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时课堂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建。其主要措施有:关怀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课堂评价的多元取向。  相似文献   

2.
人类越来越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已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学生面对灿烂的生命而笑不起来,那么这种教育本身就值得反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这是教育生命力的具体体现。而综观现在的音乐教育,却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音乐课程在学校中的开设似乎可有可无,属于边缘学科,甚至有许多音乐教师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只是将带好特长生的辅导艺活动竞赛作为目标,忽略了音乐学科对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教学的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边缘化。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学习边际收益的心理预期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技术成本和道德成本分离的现象促使学生产生重技轻德的心理取向;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实差距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心智发展的场合。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学生围绕课程资源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应是均等的。但由于教育理念、班级规模、教学方法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均等常常难以实现。一部分学生的心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不幸地成为课堂活动中的边缘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热烈的现代课堂氛围中落寞、迷茫地等待观望,处于学习活动的边缘境地,造成了现代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有哪些表现、何以产生、又如何应对呢?下面笔试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求,追求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更是应该围绕学生的生命价值而进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表现在生命中情感体悟的遮蔽、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肢解、教学过程中的效率至上、教学评价上的单一取向等方面。应当从师道尊严、功利主义、传统课堂观以及教学评价的研究视角检视其成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让生命价值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价值是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定位.可以取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共同创生的研究类型;可以直接关注学校教育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可以关注其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求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8.
向彦 《江西教育》2023,(11):24-25
生命化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辅导员要善于将生命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中,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少先队活动课模式,真正从个体出发,建构生命化发展的课堂,激扬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陈伟国 《职教论坛》2006,(2S):20-22
发展观是系统科学中一个渗透着人类价值取向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首先必须明确其中的“人”主要应指参与教育教学双边活动的实践主体一一教师和学生。在当前高职教育实践中,源于学术性和职业性价值取向的错位,导致人们对高职师生的评价方面存在不少误区,背离了“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主要表现为偏重以学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视高职生为“低素质”学生;崇尚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扭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的挑战,审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在形成民族凝聚力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课堂中只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更体现教育的“成人”价值。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价值的研讨,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认清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让课堂呈现出活力与生命.让学生得到平等和尊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汇总获取最优化学习方法和效果.逐渐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让教师在探究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时,  相似文献   

13.
尤亮 《人民教育》2023,(2):69-70
<正>人的生命特性主要表现为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和意义性。无论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方式,还是评价手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指向人的生命特性。在内容设计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克服了许多课程忽略学生精神生命这一要素的弊端,将他们置于真实社会生活背景中,促进学生去理解、体验自身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以期能够从社会、文化等多元视角理解社会现象,积极体验和感悟人生意义,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彰显了生命整体发展的教育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研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吴广忠 《教育》2012,(34):44-45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可以说没有课堂教育教学就没有学校教育。为此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来实现的。当代教育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怎么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现这种教育目标,创设生命化课堂尤其的重要。每个学生都应获得成功的课堂学校是培养人的,那么对于人来说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生命,人的生命构成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此,  相似文献   

15.
高丹 《教学随笔》2013,(10):160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未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环境及自然,珍爱生命。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17.
吴广忠 《教育》2012,(12):44-45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可以说没有课堂教育教学就没有学校教育。为此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来实现的。当代教育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怎么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现这种教育目标,创设生命化课堂尤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数学课堂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叶澜)。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如: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有80%的教学时间在课堂,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活动场所,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政治课堂是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一、课堂氛围:和谐、宽容———给学生一个民主的课堂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认知方式、兴趣爱好。同时,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生拥…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关怀。学校体育教育最根本的转变,在于当代教育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体育课程内涵的人文性,竞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新的学习内容、方式和评价的变革,无一不引领教育者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期待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