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的笔墨官司 唐代诗人社甫(712—77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下简称《剑器行》)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可是,什么是“剑器”呢?有的说“剑器即剑”,有的说“剑器非剑”。出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歧见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3.
武当剑器     
剑器在武当道内原是做法事、搞庆典、行斋谯必备之器物。武当剑器原本是以桃木剑为假借,以特定的环境为道场,以具有较高智慧的修真高道为主导,开展所谓“降妖驱邪”,以“安其身”或以“定其所”的道教活动时使用的器具。后又演化为道徒拜别师父时,师父将拂尘、红绫及剑赠与徒弟作为告诫、醒示物。三尺青锋宝剑斩断情线尘缘。道徒一旦被俗事所恋,难以割舍,当想起师父所赠的三尺宝剑,当机立断,挥斩尘缘,一心向道,神定心安。所以,武当道内,剑是“斩妖驱魔”的利器,是正义的象征。修炼之时,“驱心魔”是里,有形剑为表,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躯舞剑挥,自然一体。此即为武当剑的来历。  相似文献   

4.
剑,最高贵,最神奇,最潇洒,最有诗意;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百刃之君是为剑。故以剑为器者带有一丝神秘,令人敬意倍生,并冠名之“剑客”。本期的封面人物就是一位剑客,有太多的美言佳句可以用在他身上:英雄、帅气、儒雅、具有非凡偶像气质……王海滨,中国男子花剑的标志性人物,昔日的激情剑手,如今的男花主帅。  相似文献   

5.
剑之由来最古,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史记·黄帝本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云:“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同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黄帝与蚩尤都是距今四千六百余年之人物,故可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远古,历史悠久,后人称剑为“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剑以其携带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速,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史籍对"公孙大娘舞剑器"进行考述,结论:一、唐代"剑器"、"剑器浑脱"和"西河剑器",都属十八调四十大曲中的舞曲,有"中吕宫"和"黄钟宫"两调,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词、令。二、唐代舞"剑器"有独舞和队舞,独舞时"以袖为容,蹋足为节",徒手而舞 队舞则带"器仗",但与"剑"无关。三、将"舞剑器"与"舞剑"或"剑舞"混为一谈,多出现在晚唐之后的各种作品,常见于书论类。四、宋之后的"舞剑器"、"舞浑脱"已经变为持剑而舞。  相似文献   

7.
三侠清风剑     
“木兰从军”系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教科书之一,其名称又谓之“巾帼英雄花木兰三侠清风剑”。  相似文献   

8.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唐人吟杜诗因时代相近,对诗中名物器具无甚疑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为杜诗作注者尤多,因去唐甚远,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就公孙氏持何物而舞说法便有三种:一为“舞剑”说。如清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剑器》持此说:“考郑嵎《津阳门》诗:‘都庐寻橦  相似文献   

9.
剑酬知己     
梅若冰忍不住赞道:“好剑!”古江山道:“你也亮剑吧!”“好!”梅若冰右手一伸,手里已多了一柄剑。一柄只剩下半截的若冰剑。古江山冷笑道:“难道你想用这样一柄破剑来杀我?”梅若冰道:“不会杀人的人用掌中之剑杀人,会杀人的人用心中之剑杀人。只要心中有剑,手中持的是断剑还是利剑都一样,一样可以杀人!”  相似文献   

10.
朱伯伦 《武当》2006,(11):3-7
顾名思义,“十大真形连环剑”来自于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演绎衍化。其行剑运走、劲意劲力变化,除具备心意六合拳的“六形(式)合一”(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勇猛剽悍等共性,同时亦具备着“短兵之帅”———剑之劈撩点刺、挑挂云带、旋拧洗格等异征。演练时,剑  相似文献   

11.
东汉以后,剑已不用于战阵,而多为民间习武健身及表演娱乐之器。尤其到宋代,由于壮大的市民阶层的娱乐欣赏需要,城市中的剑舞表演颇为多见。元时,蒙古军短兵中重剑斧之尖,故使剑道一度复兴。但元亡之后,剑在军中鲜用,仍寄身民间发展。 击剑与读书并举,是我国文人学士久已有之的一种风尚。到了明代,在民间武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此风益盛。 明初就有不少好书剑之士。如闽县(今福建福州)郑定及文学知名士,“好击剑”后招致陈友定幕下,洪武  相似文献   

12.
公孙大娘所舞“剑器”辅具为何,乃是一个被时空固结的人文“化石”,真相只有一个,不会因为后人的歧异观点或坚持己见而改变,千古以来之所以众说纷纭,乃是没有绝对性的佐证资料可供判定之故。对广大读者来说,谅各自有其心证。本文研究目的是期待有更具决定性的考古证物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公孙大娘究竟手持何物而舞,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争论不休。笔者不揣冒昧,谨提出一点刍荛之见,以与研究者们共同探讨。 历来主要有三种分歧意见,一种说法认为公孙大娘《剑器舞》是空手而舞,根据是宋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乐部》中的解释,马端临说:“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伎,  相似文献   

14.
剑器源流考     
剑器究竟是指何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剑器就是指剑。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剑器的起源和发展给以论证得出:剑器并非单纯的指剑,在不同的年代和场合,剑器是不同的表演道具,而在特定场合下,就是某类表演用的武器的统称,并非指人们所演练的剑术。  相似文献   

15.
“木兰从军”系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教科书之一,其名称又谓之“巾帼英雄花木兰三侠清风剑”。为继承祖国宝贵的传统武术遗产, 笔者特将自己在33年前向罗玉(1903~1979年)老师所学的这趟“三侠清风剑”公开披露出来,以飨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另笔者鉴于“三侠清风剑”系巾帼英雄花木兰所创,故特请清代同治年间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老师的再传弟子、现年103周岁的“三侠清风剑”民国时期的北派传人、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校长赵金凤女士为此剑术做示范。仅表谢意。(注:图见彩色中心插页)  相似文献   

16.
综阅近年多种武术杂志,发现个别作者在先后介绍某拳套路时,一再强调系有“剑仙”之称的已故武术家李景林所传。似有不提“剑仙”不足以突出他所介绍拳术套路之“正宗”与价值。众所周知:曾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28—1930)、山东省国术馆馆长(1930—1931)之职的李景林能文善武,于中华武术之推广,身体力行,素以太极拳、太极剑、武当剑法、武当对剑闻名于世,有儒将之称。  相似文献   

17.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18.
杨群力 《武当》2008,(7):6-8
武当派以剑术精妙而驰誉。武当内家剑学,远追真武。相传真武大帝成道时,剖腹始练成飞剑,震动三界。至今武当门内有“神剑长鸣于海上,太极秘术荡散人间”之语,是对内家剑学流派的概括,亦见剑术要义之密守深隐,列为不传之珍。因道家修持,剑为降魔护身之利器,内功演道,剑作无形,有慧剑喻示智慧成就,护持丹砂之密传内家剑学,承袭汉唐贤侠剑道之遗风,属江湖之秘技。  相似文献   

19.
张力 《精武》2006,(11):39-39
《霍元甲》是李连杰全程参与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武术生涯。李连杰曾提到其中的“武学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不仅是对武术境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物性格、段落主题乃至影片主旨的定性。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这一阶段霍元甲对武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强其筋骨”和“胜者为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2002,(4)
“少年剑者”胡耀宇,20岁生日刚过。 他言语谦卑,少风流之神采;低眉紧锁,无倜傥之性情。 江湖传言,他一身“毛病”、浑身“缺点”。“论相貌他不是最好,论才气他不是第一,论业余爱好他没有任何特长,论抽烟喝酒他压根儿沾不上边。” 然而,他心中有剑。言语谦卑,难掩雄心千丈;紧锁的低眉,锁不住一剑封喉的锐气。 因为年少,他不在意名望,不较一时长短,试剑而已。 因为年少,他渴望剑者至高的境界,用神听剑。 因为年少,他仰慕心剑合一的长者,仰慕大气、洒脱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